八十年代的一堂小学现代历史课
八十年代后期,我读小学高年级。小学坐落在城乡结合部,上学小路的两旁是菜地。很多同学都是周边郊区的农民家庭子女。当时小学是有历史课的,历史老师是一位代课男老师,身体驼背。在讲近代史,外国入侵中国的课程中,他讲了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坏”故事:教堂用糖果“诱惑”小孩子到教堂去,然后,找机会,给小孩子打空心针,抽孩子的血,因此而死亡的孩子就被埋到乱风岗里。作为孩童的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咬牙切齿,“外国人真坏啊”的信念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种子。
多年以后,反思这个故事,真实性很低。
1.目的性 外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建立医院,为广大中国人治病,拓展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中国人信教。抽中国小孩子的血的行为很容易被曝光,违背了传教的基本目的。
2.经济性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英国教会当时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耗费了英国全国教民的捐款而传教活动举步维艰,少量鲜血根本无法补偿这个经济成本。(参见《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传》)
3.技术性 当时技术落后,抽出的鲜血如何保存?被输血人的血型是否与小孩子抽出的血型一致?抽出的血的血量能否满足使用?都是巨大的问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样的假故事很容易验证。可是,那么多年我对这个假故事深信不疑。教育,难道不应该传播真实的知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