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路过一处,见一餐馆挂出“书房里的好味道 ”的灯箱广告:一碗软骨面占据画面的主要位子,不切实际的广告词紧布其下。左看右看总觉得不太对劲,其广告词似乎还具有一定的挑逗性;既不符合人之常情,又有对天下读书人亵渎之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识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只是爱读圣贤书,勤奋敏捷求得知识。孔老夫子道出读书的长处,其道理真的还有据可查有典可寻,在中国已沿用了三千多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话,道出读书奔仕途的道理。古人所说的读书,指的就是经、史、子、集这类圣贤书。
听老人讲:“有字的纸不能揩污秽之物,否则要瞎眼睛。”此话听起来有些悬,千百年来,人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有次家兄从外面回,没将书放进书包中,而是把书一卷,顺手插进后屁股兜里。哪知,踏进家门就被常来家中做客的徐行可爷爷碰见,当看到裤兜中的书时,便起身,用拐杖指着家兄的裤兜很生气训斥道:“读书人怎么如此对待书,太不像话了……”
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爱书就鲜为人知了。司马光一生爱书,家中藏书万卷,他天天读书,晨夕批阅。记载说:“皆落新,手未触者”也就是说他看过的书很新,像没摸过一样。
老爷爷张季郁一生爱书,家中藏书一百多箱,除日常拿出翻阅打理外,每年六月六日或有大太阳的日子,都会将书搬到院中晾晒。每看到囙照顾不周,书被虫蛀或霉变,老爷爷就会严厉自责。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制定全国地方长官一律任用文臣的既定国策,这一士大夫政治制度,沿用宋代北南两朝。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励学篇》传布天下,勉励天下人爱书、读书。
自颛顼造就中华文明独一的文化神韵,近五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绵绵不断延续至今,靠的是汉文字的传承、弘扬和光大。文字为时代服务,又能记载历史。
俗话说:“辞达而巳矣”说的是言辞只要表达出来就行了。 老祖宗的教诲不能忘,传统东西不能丢,充满翰墨书香的书房,岂能让异味充斥糟蹋。
书房岂能有异味干扰
弃常兴则妖,重教争福报。
亵渎汉文字,面目孩童逃。
某餐馆灯箱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