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47|评论: 1

张扣扣案件尘埃落定,背后问题值得深思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转帖:张扣扣案件尘埃落定,背后问题值得深思

        原创: 终南山故事  


        去年除夕,张扣扣为母报仇,杀死王家父子三人。这个案件,让紧接着的狗年新春鸡犬不宁。
        现在,一个多月后,又是一个除夕,张扣扣一案尘埃落定。案件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这件事情,让人想起唐代的张扣扣,他是杜甫的亲叔叔。
        杜甫说自己小小年,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简直就是神童一个!
他的自夸之词,成了千古名句。

       杜甫骄傲的基因,似乎和他的祖父一脉相承,包括诗歌才华。
       一本《唐诗三百首》,让多少人爱不释手,里面的诗歌多多,都是从唐代数以万计的诗歌中挑选出的精华。
这背后,又是数以千计的诗人群体。
        杜甫和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少有的一家两人入选者。
杜审言的一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每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真是不佩服不行!人家有骄傲的资本。

        对自我才华的骄傲,那是自信,与其他人无关,顶多惹人烦。如果因为自己很有才,就看不起别人,那就麻烦大了,会招人恨,要引火烧身。杜甫的这位才华横溢的祖父——杜审言,就因为恃才傲物,引发了一场血案。


       公元699年,当时武则天是皇帝,杜审言从首都被贬到江西吉安。他还不吸取教训,在作诗之余继续贬低同僚,与周围人关系很差。没过多久,其中两位同僚,一位叫郭若讷,一位叫周季重就罗织罪名,让杜审言锒铛入狱,随时可能被罪加一等,面临灭顶之灾。

        可惜杜审言的这两位同僚没打听清楚,他们一心只想出气报复,忘了杜审言还有一个13岁的孝子杜并。杜并知道自己亲爹吃牢饭,整天不吃不喝,不说一句话,悲痛欲绝,却悄悄的打探仇人的动静。
当年七月十二日,仇人之一的周季重在家里大摆宴席,杜并怀揣利刃,潜入府内。周季重正在宴会上与众位来宾开怀畅饮,不亦乐乎,杜并乘其不备,掏出利刃,一阵猛刺。
宴会大乱,官兵围上来,杜并死于乱刀之下。
        周季重深受重伤,医治无效,死前说道:“我不知道杜审言还有个孝子,早知道就不听信郭若讷的谗言了,是郭若讷害了我。”

        也许是因为周季重临死之前的话,也许是朝廷派员来核实情况,杜审言很快无罪释放,但因为儿子杀了朝廷官员,他也被免去官职。

        虽然唐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孝子舍命杀仇人具有轰动性,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杜并成了为父报仇的英雄传奇人物,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誉!这事情也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
        三年以后,武则天重新授予杜审言官职,当面问杜审言:“你高兴吗?”
       此时杜审言知道,自己能见到武则天,是因为自己儿子的一条命。他心早就碎了,但是,还必须强颜欢笑,谢恩朝拜,按武则天的命令,做了《欢喜诗》。
       人生的苦莫过于此!几年后,杜审言在悲苦之中病逝。

       千年前的大唐故事,让人唏嘘。今天的血案,更让人叹息!
        杜甫的叔叔杜并,唐代人认为是孝子,是正义之举。今天的张扣扣案,也被认为是孝子复仇。

        看似相同的背后,却又有不同之处

        张扣扣是在除夕当天,看到王家人准备上坟,想到多年前的母亲被害的仇恨,报复杀人。他并没有在母亲被害之后立即动手,也没有在自己成年,从部队退役后立马动手,可见他原先并不想复仇,不然不会等到母亲被害22年后,也不会等到仇人释放快20年后,可见他是临时起意。

        反观杜甫的叔叔杜并,他在手刃仇人时,也不过是13岁,和当年张扣扣母亲被害时候,张扣扣的年龄一样。

       13岁的杜并在父亲被诬陷之后,整天想着复仇,谋划着杀人,没过多少天就让仇人血溅宴会。

        为什么原本并不想杀人的张扣扣,在时过境迁以后竟然连杀三人?
       从报道来看,35岁的他并没有成家,孤家寡人。生活的不顺,难免让他想到多年前的那庄血案往事。可见他并不是和杜并一样,不是纯粹是因为“孝”。

        杜并知道自己众目睽睽之下杀人,难免一死。

       张扣扣杀人后,选择逃跑,后来逃无可逃,只好自首。可见张扣扣并没有觉得自己完全是正义之举,逃跑不仅是为了逃脱惩罚。

        那些反对血亲复仇的法律人士,可能忘了,法律并没有达到张扣扣的目的,至少没有让这位13岁失去母亲的人心服口服。

       一点点赔偿,一名参与其中的未成年人抵罪,仅仅牢里关了3年而已。

       张扣扣的母亲先动手(实际情况待后续调查),法律判决就说她有错在先。这隐含的意思就是她该被打死?!

        岂有此理!

        多年前的判决就是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

         法律让人叹息的背后,你们正气十足的谈法律,你们不心虚吗?!

        传统的中国社会,讲究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农村,不轻易与人结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一般不会发展到杀人的地步。因为乡民们世世代代都相伴而居,周围人对你的恨,有可能随时变成手中的利刃。

        一场血案,三条人命,张扣扣必然逃过不了惩罚。他可曾想到,自己的母亲会这样甘心吗?会为他报仇杀人而含笑九泉吗?

       显然不是,母亲只想着自己的儿子能好好的生活。

       虽然张扣扣年近中年,还未能成家,但生活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又何苦如此?况且还有老父在世。

       杜甫的那位叔叔的死,成为了他祖父最深的痛,血案发生后没多少年,杜审言就来开了人世。

        什么是孝呢?

        不是拿生命去拼!是生活虽然艰难,但也要好好的去生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