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融融过个节 孙倩(化名)是北京人,她记得,从小家里就特别注重腊八节, 而且过节必喝腊八粥。往往是离着腊八节还有几天,父母已经开始留心选购各种原料。 大米、小米、核桃……父母乐此不疲地一趟趟把东西买回来,准备好容器,把各种食材洗净。孙倩有一次数了数,五谷杂粮、干果蜜饯加在一起,得有十来种之多。 腊八粥的做法不繁琐,但需要些耐心。红枣去核,再剥好花生备用,尤其头天晚上要把米和各色豆子提前用水泡好,这样第二天煮出来的腊八粥,会有不一样的香味。 煮粥的时候,火候最重要。孙倩说,自己家用高压锅来做腊八粥。但讲究点儿的会用铁锅煮,那可就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要想粥又稠又好喝,非得煮上三四个小时不可,还得时时搅拌。 大作家沈从文在《腊八粥》一文中,有过如下描述:“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腊八粥确实好喝。”一到腊八节,孙倩就特别期待和父母一起喝碗粥,“推开门闻到它的香气,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腊八节原本啥模样? 其实,如果追溯到源头,腊八节原本不是现在的模样。
资料图:腊八节,大批的北京民众赶往北京京西古刹潭柘寺争喝腊八粥。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