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的童真与视觉书写生活的美(原创)
作者:钟明全
一个诗人,首先要具有爱心,要对生活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爱意。
人生本来不易。人生旅途多艰。人生变幻莫测。人生不知所以。无论十月怀胎时,生命在母体孕育所接受的时间和生存的考验;无论是呱呱坠地后的学语学步求学求进,闯荡江湖、迎接风雨。人的一生短暂却漫长,漫长又短暂。
在有限的时空里,如果没有孩童般的初心,人活着便很累。
到底是《月亮里的城市》、《城市里的月亮》,或者《月光里的城市》、《城市里的月光》,当我读着徐君的儿童诗集《月亮里的城市》时,我不断地自问。
月亮里的城市?是指月亮之中的城市?那就是天空之城,幻化之城。
亦或指城市被月亮映衬反照?在俗染的尘世,我们还有月亮伴随对照。
“从丘陵走到平原/没有围墙的阻拦/太阳一直跟着我们/没有夜晚的黑暗//庄稼不用地膜覆盖/人们在捉叶子上的害虫/树上的果实没有涂色/摘下来就可以送进嘴里//想看得更远不用登到山顶/轻轻一跳就会很高/看到远方的树林里/老虎和兔子在一起游戏/几十米高的海浪冲来/瞬间过后,人们仍在海滩嬉戏”。这就是在诗人孩童般的心中,那座没有污染的、纯净的、想飞就飞、想跳就跳的“失重”的城市——脱离了人间寄居的“尘土”“欲念”。
为何诗人会想象有这样一座城呢?这与诗人的生命、生活相关。在诗人早期的《我从山里来》的诗中,曾这样表述他人生中的现实与理想:“提着生锈的锁/寻找闪光的钥匙”。在他的另一首诗歌《表演》中,更是回顾、刻画、赞美了在他童年初登人生舞台时所看到的善心和爱意:“站到舞台上/才发现我赤着双脚/像在四十五名同学中/穿着新装的皇帝”,在这个与小伙伴们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舞台,那些小伙伴,一个又一个地脱下了穿在自己脚上的鞋,“他们把脱下的鞋子/摆成了一只小船的形状”。有这样的同学的、老师的、爱的陪伴,“小船儿”当然会“推开波浪”,一往无前了!
月亮里的城市,让人植入到一片纯美的想象的天空。而这片天空里的月亮,又是真实的人间的映照。现实生活中的不清洁、不干净,诗人便寄予于未来的、理想的。这或许与一个诗人的节操相关,与诗人的职业有关。《洗澡》中,诗人想“变一棵小树”、“变一只小鸟”、“变一条小河”、“变一艘游船”,做它们自然而然的“洗澡”。在古代文人的节操中,常有“吾日三省乎吾身”,“沐浴”“斋戒”,“洁身自好”。诗人长期在纪委工作,见过太多的违规违纪、违背道德、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事。他想通过这些,寄望于人们自己去“洗澡”、“净身”、“修心”、“明志”。在诗集中,他多次用镜子或玻璃(寓意透明、光亮、干净、易碎)的意象,也更是说明了自由、幸福对人生、家庭、社会的相对与可贵。《一只鸟想飞进镜子》中:“我明白这只小鸟的梦想/我也笑它莽撞的勇敢/但只能远远地等着,它转过身子/扑棱一声,飞出敞开的窗口”;《玻璃中的日出》中:“早上出门的人们不见了/不知道出门上班的爸爸妈妈/在阳光中朝哪个方向走了”。《雨夜的玻璃窗》中,更是明白叙写:“爸爸,失去月光/今夜的宁静像玻璃/被暴风雨打碎”。诗人更想象“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将玻璃安上窗户/我看到你/像一只落汤鸡”。这里的玻璃窗被修复,爸爸像落汤鸡,都是希望家人幸福相守、一生安好。即或变成了落汤鸡,也总比没有窗户的雨夜好。而在徐君的微电影《好爸爸,快回家》中,也表达了孩子心中的呼唤。
一部儿童诗集,不仅仅为儿童简单地书写,也不仅仅只有空朦或者童真。
2019.1.13. 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