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又~双~叒~叕“被点名”了
这盘又是因为啥子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走~跟到小编切看一下
事件回顾
1月11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开展的2018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暨创新社会治理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举行,颁奖典礼上,武侯区探索“三个一模式”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圈案例获赞,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
“人民网”对此作出高度评价:武侯区找准发力点,创新社会治理,有效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方式转变的新路子;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践行了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
那啥子是“三个一模式”?
它是怎样服务于我区社会治理工作的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一”
建立健全一套体制机制
着力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水平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武侯区积极探索,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思路,成立了社区发展治理专门机构——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由此武侯社区治理“智慧中枢”应运而生。
“智慧中枢”明确重点任务“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体系,落实“周检查、月函告、季评比、年考核”制度,健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机制,为开展创新工作、常规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和制度遵循。
第二个“一”
创新搭建一个支撑平台
有效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
2018年8月,为有效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原则,以“新格局新视野新社区”为主题的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在武侯区隆重举行。社区基金会的建立,为社区公益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武侯发展社区基金会是全省首家的一个社区基金会,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回应本地居民需求从而解决本地问题,基金会的本地性区别于全国性的公务基金。相比于微基金,基金会有专项基金挂靠慈善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不需要层层审批,有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响应居民的需求。
目前,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下已建立专项基金、微基金19支,筹集社会资金150余万元。同时,还通过社区伙伴培育计划,以“约课”“小专班”等项目为载体,提升社区两委能力素质,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约课项目)
(小专班)
社区基金会的建立,为社区公益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展了居民互助形式,有力助推了社区各组织长期有效开展社区公益活动。
第三个“一”
培育发展一批社会企业
探索构建社区公益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们通过建立基金会,还有培育社会企业,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模式,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建立一个渔场生态系统,增强它的造血能力,并且形成一个圆形循环系统,让我们的社会基金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区委社治委治理科张芳
社会企业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在创新社会管理、参与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武侯区也致力于孵化、培育更多优质的社会企业,目前拥有第二人生社工组织、“岩羊”手工艺店等社会企业共14家,数量位居成都市五城区首位,其中5家通过了2018年中国慈展会认定。在青少年教育、养老、助残等领域服务超过13万人次,多次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今年,武侯区还将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继续前行,大力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讲到这儿,你们是不是还有点疑惑
“三个一”模式到是搞懂了
但这和我自身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
探索“三个一”模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小日子~
不信,你看这些变化
建设桐梓林国际化社区
桐梓林社区全面提升国际化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桐梓林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国际社区邻里中心“三中心”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作为全成都外国人居住最集中的片区,桐梓林社区开始尝试吸纳境外人士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目前已聘请2名外籍人士担任社区主任助理,5名外籍人士参与到社区居民议事会、社区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中。
高品质推进示范社区建设
为了让武侯区辖区内的居民们住得满意,住得舒心,住得幸福。2018年,在全区35个社区开展了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达标创建工作。
同时,积极推行街道、社区与驻辖区单位签订共建责任书、共建项目书制度。这一做法,促成全区年实施项目1000余个。
除此之外,全区还加快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工作,现已完成了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金花桥街道花龙门社区等9个社区的改造。
(花龙门社区)
(九金社区)
积极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圈
武侯区积极探索“三个一”模式,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思路,健全一套制度,搭建一个平台,培育一批社企,着力撬动社会资源,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圈。
武侯区《探索“三个一”模式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圈》获评2018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大力扶持发展社会企业
为了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造血”功能,武侯区制定培育、扶持社区社会企业的政策体系,引入专业机构,打造有针对性的资源链接、孵化培育、政策支持平台,营造社会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探索创办服务居民的社会企业。
在2018年3月30日,武侯区的黉门街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
在扶持社会企业的同时,武侯区还创建了“两味书屋”、“奶奶厨房”、“畅行停”等社区服务品牌,并结合“环华西智慧医谷”建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项目。
小编列举的这些例子
是不是就觉得变化其实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武侯区这次得此殊荣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未来武侯会越来越好
你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新闻来源:武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