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24|评论: 1

[玄龙门阵] 古法如何张贴春联等 邛崃 古代美 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璐寸瀛 春联2.jpg    
        古法如何张贴春联等
                                                                              邛崃 古代美  编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眼看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但是贴春联可是有很多讲究的,下面笔者介绍古人贴春联时的一些讲究,愿看则已,不喜勿纳。
一、如何区分上下联
现在的大学生不少人分不清上下联,这也不怪他们,因为教材上没有专门教授过。归纳一下,区分上下联有以下办法:
1、用平仄方法来区分
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三声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二声(平声)。
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是四声,即仄声),是上联;“福满人间万民”(“欢”是一声,即平声),是下联。
一般情况是这样,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不能一概而论。
2、按因果关系分
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因为只有“生意兴隆”这个“因”,才会有“财源茂盛”这个“果”。
3、用时间关系来区分 
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是上联;“迎新春”在后,是下联。
4、用范围大小来区分
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二、上联在左还是在右
判断好上下联之后,该怎么贴呢?
传统张贴对联的口诀为:人朝(面对)门站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
这有个前提:传统对联的横批也是从右到左写的,所以竖联也是从右到左的顺序。
不过,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很多横批都是从左向右写的,所以春联的贴法也相应的: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适合今人的阅读习惯,但这不是古法了,属于出格的行为,建议不提倡。
三、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四、“财”“福”倒贴有学问
不可倒贴,财倒过来贴,表示把财倒光光的意思。
福”字不可随意倒贴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有“迎福”和“纳福”之意,正贴以示庄重和恭敬。
福字倒贴的几种情况:
1、水缸和垃圾箱
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倒”和“到”同音,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2、在屋内的柜子上。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
◆如果一年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旧社会为了讨口彩故意将福字倒贴。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家中有才认识字的小儿,家人就故意将福字倒贴;唤过小儿问:咱们家福字贴得对不对?小儿说出:“福倒(到)了”的话,可得糖果一枚;
如小儿不幸说错:大人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草纸,将小儿嘴巴擦上一擦。寓意:刚才那句话不是嘴讲的,不算!而且事后立刻将“福”字正回来。
五、门神、招财童子如何张贴?
贴门神或招财童子时,注意两个门神(或童子)必须面对面(或说成脸对脸,亦或说成眼睛看着同一个地方),不能背对背。
闂ㄧ2.jpg 绔ュ瓙1.jpg
张贴财神或招财童子时要让他们面对面(或脸对脸

说明:以上观点,来自民俗,不喜勿纳
                                                    2019-1-28
贴门神习俗传说
传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命先生赌气,触犯了天条。玉帝命令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了脱罪,连夜入了唐太宗的梦里,向他求情,想让他在监斩的那日拖住魏征,李世民 见其态度诚恳可怜,于是答应了他,在监斩那日果然拉住魏征下了一整天棋,不料魏征突然倦极打了个盹,居然在梦里监斩了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死后抱怨李世民不守信用,放了魏征去监斩,结果害了他,日夜在太宗梦中哭号,太宗夜不能寐,有人提议:让大将军秦琼 尉迟恭持铠甲武器为他守门试试效果,于是李世民采纳了,当夜果然没有入梦,太宗一夜好眠,于是让秦琼、尉迟恭日日为他守门,结果俩个大将日夜不得休息而渐渐憔悴,太宗见其太过辛苦,于是便命令画师画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门上。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民间也开始张贴门神驱逐妖魔鬼怪了。
门神分为三种类型,有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这三种门神里面如文门神就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送子娘娘等。武门神的武官形象,就有秦琼、尉迟恭俩位大将等,武将门神通常被人们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邪祟和灾星从大门进入,所以门神多手持兵器,如 刀枪剑戟 、鞭锏锤爪等。祈福门神就是福、禄、寿三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贴春联要注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来自网络)

     很多人家都贴上了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对联的水平,常常反映了主人的学识.现在,对联也成批生产,虽然语言千篇一律,但做工精美,也算弥补不足.  有一件事要说一下,不管是自写对联,还是购买春联,可不要贴错位置,把上下联贴反了.  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  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看见许多对联,有的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有的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还有的对联,没有平仄。  贴对联不是什么大事,图个吉利喜气,即使贴错了,也没有人会提示。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   对联是从右至左书写的  贴在右边的一联为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字为第三、四声的,是上联。  左边一联为下联,以平声结尾。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字为第一、二声的,是下联   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如果写横幅,则是从右至左,横写。所以,按照传统,春联的张贴方法当然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横批自然是贴在上面,注意,此时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的。  上下联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下联是以平声(即第一或第二声)收尾。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平仄,再看横批。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为“门临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春联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我了解的也不多,只找了下面这些,虽然简单,但比较实用.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在农村,没有春联很多农民是过不了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迎接春节。从贴春联讲,一副春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家庭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 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对与否。 对子一念就分出上下联  贴春联是民间固有的习俗,体现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吉祥。在农村,没有春联很多农民是过不了节的,他们一定会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迎接春节。从贴春联讲,一副春联不仅是迎春的吉祥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贴春联家庭的文化程度。很多人不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  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挂对与否。  贴春联时,顺序最重要。许多对联上下联有个因果关系,念反了就不通了,而且贴错了还会闹笑话。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北京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成立) 不可以互相颠倒。  首先,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上下联的区分与位置  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很多都贴反了,往往都是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了。有时,贴反了不易被察觉,因为有的对联先读哪一联对意思的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都不行。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下联的区分:  上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平声”字。如前例中的“柳、绣”(上联末字),“天、图”(下联末字)等。  3、平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烦琐。但按照现代汉语的分法(古代汉语中的比较复杂,我们使用的是“偷懒”的办法。),只需把读音中的一二声(如清:一声。明:二声。)视为“平”,把三四声(如马:三声。力:四声。)视为“仄”就可以了(诗词中的平仄也与此相同)。这样,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之感,从而朗朗上口。  如:烽火连三月,读做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读做平平仄仄平。  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4、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一般地,对偶句在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而对比句则可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都是对比句。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标准的对偶(也叫对仗、对联)句。  -------  总的来说,上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仄音,下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平音。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为仄音。  贴对联的时候你面对着大门,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 不可互颠!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是啊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下联为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悦耳动听。  
  
      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党恩(“恩”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最早出现的形式。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朱元璋还亲笔题联,赐给官民。  经此,春节时贴春联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老北京,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大门前以及屋门前贴上春联对子。那时候,在热闹的大街上,少不了许多卖春联的对子摊儿。  春联的词大都是一些吉祥话,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除春联外,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街门外头对过和屋门对过,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祥”、“鸿禧”等等。现在,对联除了在民间习俗中以春联形式继续存在外,已经不太时兴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