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最近看到德阳回归到久违的高速增长状态,一洗过去二十年间两市经济萎靡的状态.回首那段时间两市遭遇很严重的发展问题的时期,正是东部以及中西部强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两市建市后,都有一个漂亮的开门红,从78年到90年代中期,两市经济从默默无闻迅速上升到西部前十.两市一度达到/超过人口规模类似的西安,温州等城市.但是随后不约而同迎来了漫长的低谷发展期,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类似的中西部城市.
究其根源,并不是产业结构不够高端,也不是发展方式的缺陷,更不是交通瓶颈的限制.反而正好是因为两市的产业结构足够高端,发展方式足够可持续,交通区位"早熟"领先于其他城市;两市安于当下"溢出"的红利,而逐渐落后于其他城市.
恰恰因为绵阳德阳以及绵竹江油等市的高科技电子,机械等产业已经足够"高端";经济很早就不依赖于固投拉动.而两市真实的城市配套设施严重落后于其"产业结构",外地知名度近乎为零.新的高端产业无法引进,旧的高端产业人才以及公司因为城市平台广度的限制,不断流失.作为曾经可以媲美省会的西部经济强市,德阳绵阳的城市商业设施,市政面貌,轨道交通建设,机场空港等设施完全都是西部三线城市的面貌.而两市限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以及政策偏好的现实,无法提出可不可能通过符合区域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正如当年什邡绵竹江油涪城等区县依赖自身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后又纷纷遇到瓶颈一样,高端的产业趋于成熟后天然会趋向于更广阔的城市配套,不仅是自身县级市无法提供这样的平台,地级市城区的德阳绵阳也没有资格作为这些产业发展的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市历史上长期交流密切,区位类似.作为川西平原北部区域中心,历史上都是金牛蜀道上与中原地区交往的桥头堡,三线建设重点布局城市.而当前罗江既是德阳两个市辖区之一,历史上又是绵州的两个母县之一,更是起到了联系两地人民感情的作用.着眼大局,以德绵应有增速西部首屈一指,5000亿级别GDP,中西部第一非省会经济体的眼光来规划.建议省委支持设立跨市行政区"德绵新区",集合川西北地区优质资源,两市合力打造四川副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可期项目:
1.德绵遂铁路.绵遂铁路本质上应该是联通川西北与川中经济区,南下东出的主干道.破局川西北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应该联合三市合力申报,而非目前绕开德阳辖区导致曲高和寡的局面,新德绵遂铁路途径遂宁-射洪-三台-涪城南-罗江-安州南-绵竹北.
2.德绵国际机场(绵阳第二机场).立足于西成高铁,德绵遂铁路枢纽;辐射带动周边罗江中江绵竹旌阳安州涪城三台等数百万人口的地区.
3.市郊铁路项目.着眼大局,以德绵应有增速西部首屈一指,5000亿级别GDP,中西部第一非省会经济体的眼光来规划;建设贯穿德绵新区,南接成德轨道交通,北接成绵乐铁路绵阳站.拟采取温州市郊铁路,或者成灌铁路制式,服务沿线居民产业带.远期预留延申江油与广汉段.
4.招商引资:一律以德绵新区作为对外宣传口号.赋予该区域同时拥有绵阳德阳两市资源便利的条件,大力引进一批企业,积极规划原有的城市资源整合发展.
5.城市规划:德绵应该是定位于西部副中心的大型城市体,分为1.京昆线都市核心区:旌阳-罗江-涪城-安州-游仙,2.京昆线南北副中心:广汉江油(不应盲目改区,学习苏州昆山,无锡江阴.实际二者区位和这两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3.德绵遂线经济带:三台,罗江,绵竹北,涪城南,安州南;4.成兰线经济带:什邡,绵竹;5.成金中经济带:中江,三台南等五大板块,有机规划德绵新区以及附近的人口经济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