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88|评论: 1

[玄龙门阵] 青羊宫(下):群雄争霸,民国成都真的在这里举办“武林大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5月的成都,一场“约架”风波震荡了整个“武林”。一位名叫徐晓东的综合格斗者,用了不到10秒,将成都本地的著名太极拳师雷雷打倒在地。此事瞬间让舆论炸锅,无数人质疑中国传统武术已经丧失了实战意义,纯粹是“花架子”,已经“上不了台面”。

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武术较少在公众面前展现其竞技性、对抗性。但如果我们回到民国的成都,你便会发现,那时候的武术家还是非常重视实战的。在每年的青羊宫花会上,在成千上万看热闹的群众面前,拳脚纷飞的“打金章”擂台赛都会如期上演。



传统武术其实是很注重实战检验的,图为“打金章”场景还原。

比武缘由,不争馒头争口气

时间来到1918年的农历二月,成都正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踏春时节,城里城外、四里八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云集青羊宫。今年的青羊宫花会却与往年不同,除了赏花、逛庙会、看戏、吃小吃之外,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更加刺激的新项目。

此时的青羊宫外,不知何时多了一座露天的大擂台,在各色商贩的席棚中格外显眼。擂台上面对面站着两名彪形大汉,都是短衣束腿的紧身打扮,旁边有人拿着铁皮喇叭高声向围观的人群布告。原来,此二人都不是寻常角色,一个是四川督军熊克武的侍卫队长李国超,另一个则是四川的著名武术家刘松云。

说起来,这两人同是习武之人,不过境遇大大不同。话说有一回熊督军到一个缙绅大户家做客,李国超作贴身侍卫也随同前往。这家主人与刘松云是老友,因此也邀请了刘松云赴宴。而李国超作为随从,身份上低人一等,不能进入正堂,只能在门房处候着。刘松云到达时,主人迎出大门,高声寒暄,接入府内,都被李国超看在眼中。

不久后李国超去武侯祠游玩,恰巧便看见刘松云走在前面,便喊了一声“刘老师”。刘松云回头看了眼,要么是没看见,要么不以为是叫他,又自顾走了。李国超却以为刘是睢不起他走了的,无疑受了侮辱;又想到上次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心想咱都是武夫,凭什么你踩在我头上?于是大大生了一回气。毕竟,习武之人难免有争强好胜之心,真正与世无争的还是极少。

恰好熊克武提倡“尚武精神”,要弘扬武术,征求李国超的意见,李国超便提出要与刘松云比武。熊克武同意后,李国超便向刘松云下了挑战书。刘松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自己是成名人物,丢不起面子,便应约了。

两个人的身份、背景都不简单,他们的比武自然被地方上隆重对待,将时间安排在了二月份的青羊宫花会上,布告贴满了大街小巷。故而比武当天慕名而来的人在擂台下挤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武林高手”的风采。

擂台生变,从比武到“打金章”

主办方一声锣响,比武就正式开始了。

李国超年轻气盛、高大有力,打的都是硬桥硬马的路数;刘松云年纪大些,不过胜在经验丰富,套路精妙。二人你来我往,一个如猛虎,一个如游蛇,打了数十个回合,刘松云仗着经验优势稍占上风,点数略微领先。一局战罢,总的说来是未分胜负。

哪知李国超歇了一会儿,再次登台,等了许久,却不见刘松云的人影!原来,刘松云怕体力不支,斗不过年轻人,事先就打定主意:第一局若输了,继续打,若赢了就走。而且主办方也缺乏经验,没有硬性规定要打几局,所以刘松云看自己第一局已经占了便宜,面子算是有了,便独自走掉了。


民国时期的比武照片



刘松云一走,弄得李国超一个人在台上“拔剑四顾心茫然”,好不尴尬。他是湖北人,恼怒之余,免不得就在台上开“地图炮”,说了些“你们四川人就没有能打的吗”这样的挑衅的话。台下的人哪受得了这样的刺激,便一齐起哄,让他等着,自会有人上台跟他打!

不一会儿,一个叫谢贞祥的人跳上了擂台,要跟李国超打。谢贞祥也是自幼习武,尤其腿功了得,在当时的成都也算赫赫有名。不过俗话说“行家的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谢贞祥腿功本来是不差,花式却多了点,威力不足,虽然踢了李国超几脚,却没把对方击倒。反而李国超越战越勇,三下五除二把谢贞祥打下了擂台。

这一下就热闹了,在台下人看来,李国超在台上耀武扬威的样子,岂不是欺我四川无人?便不让李国超就此罢了,还要找人跟他打。这样打下去,万一一直没人能够打败李国超,可能会打个没完没了。

眼见人们热情高涨,反响热烈,主办方赶紧想了个办法,重新安排赛事。前清状元骆成骧等热心人士,积极联络各路豪杰,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他们把比赛分为三组擂台,其中一组就以李国超为擂主;每组擂台分别打三天,一共九天,到第十日公布比赛结果。

这十天打下来,李国超虽然公认功夫出众,最终胜者却是来自郫县的张剑明(注:因资料匮乏,且多有矛盾之处,当时的赛制细则已不可知,所以笔者也不清楚最终胜者是如何评出来的)。骆成骧作为嘉宾,亲自给张剑明颁发了一块金质奖章。所以人们以后便把这种打擂台的比武叫做“打金章”。


民国时的武术团体



武林争霸,擂台上的江湖

在骆成骧等人的奔走下,“打金章”比赛被延续了下来,成为每年青羊宫花会的“保留节目”,赛制也一步步得到了完善,成为全国有名的武术赛事。

比赛时间一般是两、三个月,也有较短时间就结束的,也有从春节后赶花会一直赛到近端午节的。比赛一结束,夺得“金章”的自是一跃龙门,身价百倍!由主办方将“金章”挂于胜者胸前,然后骑上高头大马、身披红色绸带,打马逛街,前呼后拥、吹吹打打、鞭炮齐鸣,好不威风荣跃!还有专人飞奔前往获金章者的住家或工作单位张贴烫金大喜报……

打赢“金章”不仅是荣誉上的满足,实利更不会少。比如会被军阀们抢着聘请为部队里的武术教官,待遇极为丰厚;也可受聘于一些大、中学校,当个“国术教授”,受人敬重;还可以为巨商官僚聘为“镖师”,吃喝不愁;甚至还可以正大光明开设“武棚”(如今的武校武馆)授徒,开山立派……所以“打金章”是当时一些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既有名又有利。



民国时期推崇“尚武精神”,“国术”被格外重视。

既然“打金章”好处这么多,自然竞争也会无比激烈。当时,去“打金章”的人主要是军方选手、袍哥以及普通拳师,其中的勾心斗角也一样不少。

军方选手,有人有枪,势力强大,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有时他们为了得到“金章”会不择手段。有一年比赛,一个绰号“刘一锤”的拳师,在最后决赛中与川军中一个手枪连长相遇。那连长自知不敌,头一夜找来“刘一锤”,要他故意输给自己,并许以重酬。但“刘一锤”年轻好胜,次日擂台上毫不相让,那连长败阵。刚下擂台,“刘一锤”的师兄偷偷对他报信:“哥子,情况不妙,台下有许多手枪连的丘八!”结果,“刘一锤”连忙跳出青羊宫高墙逃跑,后面当兵的持枪追了好几里路,辛亏刘的轻功甚好逃脱,才免于“吃花生米”的下场!

袍哥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他们往往赢得输不得。成都袍哥蓝某参赛时,他的老大徐子昌就在背后给他“扎起”(撑腰)——先给对手一点好处,然后带着人到赛场坐阵,威迫对手“打个让手”,并传话说,“只准输,不准赢,否则下台后小心挨黑枪当堂搁起。”对手迫于徐子昌的淫威,敢怒不敢言,只好“输”给蓝某。赛事组织者对此也无可奈何。

普通拳师虽然大多有些真功夫,却相对来说是个弱势群体,当遇到一些军方选手或袍哥时,往往被迫“放水”或弃权。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拳师巧妙运用规则,从那些“强势群体”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赢得“金章”。他们的奋斗,才是“打金章”武术精神的真正体现。

“打金章”在1953年后因各种原因停办,直到2010年,民间组织重新恢复了这一传统赛事。希望中国武术能在“打金章”这类具有对抗性的比赛中,重新焕发活力,摘掉“不能实战”的帽子。


2017年在重庆潼南举行的一场“打金章”比赛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也可搜索“成都Go”,或“sccdgo”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2-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成都历史人文故事,搜索[sccdgo],在公众号[成都Go]等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