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今年一号警示!小心陷阱,这些“免费”坑你更多钱!
巴中发布网 |常言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父母亲身体健康
是儿女的最大心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老年消费者养生保健、
注重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
老年人都希望
自己有强健的体魄
不拖累儿女
不给其增加负担
然而,正是当下夸大作用、鼓吹功效、价值不菲的保健品让老年人的身体受到伤害,让子女的担忧更加升级。
从省消委会受理的投诉情况来看,老年保健品投诉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共性问题,不容忽视。
小编在此警醒广大消费者
擦亮双眼、识别保健品陷阱忽悠
保健品营销花样多,三类陷阱要注意:
陷阱一
会销、专家讲座、名医义诊、患者现身说法忽悠老年消费者。个别经营者以国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发布所谓的“权威报告”,宣称人体内所缺乏的某些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其销售的产品能够解决,或者通过专家讲座、专家访谈、养生现场会等形式做幌子,变相宣传其销售的保健品是广大老年消费者的福音。
陷阱二
优惠赠送、免费体验、感恩活动、庆典让利免费抽奖(旅游)。个别经营者通过“买一送三”或者更大折扣力度的方式销售保健品,实际是变相提高了单个保健品的销售价格;通过组织旅游的方式,变更宣讲场地,将老年消费者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过视频、讲座、保健品推广等方式向老年消费者销售保健品。
陷阱三
亲情关爱、殷勤上门等。个别保健品营销人员会从关怀角度入手,对老人们嘘寒问暖,通过亲切的交流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后,才适时推销保健品。特别是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极易中招陷入“亲情陷阱”。
警示
家庭关爱防未然 ,证据保全好维权
现在社会空巢老人较多,一些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亲情感缺失,不法经营者便通过“亲情牌”拉近与老人距离,让其降低心理防线,是利用保健品行骗敛财屡屡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呼吁老年消费者提升保健品消费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也希望家庭晚辈在物质关爱的同时要更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多沟通、多交流、常联系。
老年人要理性看待促销活动。“送礼送健康”、“送产品”、“送米送面送鸡蛋,送、送、送”,一些保健品推销者打着免费的幌子,对老年消费者施以小恩小惠,甚至杜撰起“国家XX协会、专家委员会、公益组织”等高大上的口号,实则推销其价格高昂的保健品敛财。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索取正规票据并妥善保存,收集保留好宣传资料,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相关票据、资料等作为维权证据。如遇到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类违法行为,要及时向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购买认准小蓝帽, 身体不适要就医
购买辨别很重要
购买保健品一方面要针对自身身体需要,做到因需购买,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保健品,另一方面购买时要注意辨别真伪。
正规保健品有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或“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第××号”。
不要轻信“伪科学”概念,身体不适要就医
目前《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对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目前许多“吃药有害”“食疗调理”等概念影响了消费者的科学辨别和理性判断。
保健品并非药品,老年消费者在身体不适时,不管是轻症还是重疾,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切记:保健品不能治疗疾病。
保健品购买需谨慎
望周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