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晚上,成都大庙会在武侯祠博物馆正式开庙,经过严格选拔出炉的20名“小喜神”将在大庙会期间,轮流上岗为游客们送上新年最美好的祝愿。大年初一,我来到成都大庙会一是看开园,二是看小喜神。 男孩子长得胖乎乎,女孩子长得漂亮可爱。他们身穿符合汉代规制的汉服,头戴诸葛亮形象符号的纶巾,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中精彩亮相、落落大方,聪颖可爱。在武侯祠小喜神邮局,为游客盖上“喜神印章”,赠送福气小礼物,还在园区为中外游客巡园送福,表演小节目,欢乐互动。 自汉代成都人就有大年游喜神方的传统,2004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游喜神方”这一传统民俗,将诸葛亮的形象定位为“小喜神”的形象,并通过选拔和培养小喜神,让他们在庙会期间化身文化小使者,在为游客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时,也通过童真可爱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 据悉,这些“小喜神”是按照 “童真、萌态、聪慧、阳光、博识”定位,通过报名海选、严格选拔产生的,然后专门对其教授历史、民俗、国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提升了小喜神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小喜神的品牌形象。 如今,“小喜神”已经成为了成都大庙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