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冷林熙
链接: https://www.mala.cn/thread-15494553-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四溪村赋/冷林熙
---选自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务专集
任一国度,甚或省(区)之间,纵有江河万千,人皆不以为罕。甚或谓之理所当然,即便一州一县,河流交错,数不胜数,亦难使人,言之其多,闻之惊叹。而人称“天下辞赋第一乡”之成都高新东区,有一小小丘野村落,竟是溪河汇聚,四流萦环,故尔取名“四溪村”者,则众口一词:“天下之稀有,举世之少见”矣!
展目追溯源本,近在眼前之龙泉山,甘露霖泉,潺潺西来,曲曲折折,九弯十拐,怀谷抱山,亲沟吻坝,润泽良田。一方沃土,自然成就,四面清流,水映兰天。半岛葫芦宝地,坝沟滩丘奇观。倘若伫立,鸡公树红石山,但见左右两旁,溪河环绕,东西蜿转;绿荫碧水,波光闪闪,两条过境河流,恰似一对蛟龙,摇头摆尾,顺河而来,共与村内水溪,纵横交汇,悠悠盘旋。上下高滩两地。一览诱人心眼。如此东西环望,方知那“龙泉银流水潺潺,汇入河渠江海连,四溪两河双双美,千古灵地出奇缘”欤!
昔日之青石古道,成都之东大路边,四溪之滨河两岸,匆匆路人,来千去万。“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四溪人家半梦醒,石板古道写辛酸。车马人声,脚步声,声声入心耳,渐近又渐远。穷困社会,农家寒士,哪管得其间之诗情画意,却只知,效学他人,披星戴月,起早睡晚。
而今日之四溪,省级旅游大道,宽阔平坦,通达农家村头,穿越农户门前。勤劳智慧之四溪民众,大计巧借东风,妙手写下新篇。路林提灌渠塘,猪鹅畜牧果园,村社干道,人居环境,新村建设,旅游文化,人文景观,一应长远规划,整体打造争先。实施井然有序,科学生态发展;九个社队,春色常在,古道故土,万象新鲜也!
曾家沟、大林桥、李家沟、道姑庵,黄家沟、斑竹林、铧匠沟、红石山;杜家嘴、牛车坳、大湾社、上高滩……。每一处古老之故地,一部乡土无字天书,一幅历史画卷。千古龙腰是谁斩断?鸡公神树因何遭砍?石马儿为啥被打烂?“无功桥”名旷古荒诞?金灵寺庙,建于哪朝哪年?河中石棺怎解疑团?五社为何称“道姑庵”?诰命夫人墓咋分辩?牛车坳建石塔,何因何原?一个个民间传说,演译多少动人故事,多少奇缘恩怨,多少人文情脉,多少世事变迁。一桩桩历史秘闻,寄托四溪先民,几多向往,几多追求,几多期盼,几多宿愿耶!
出身七社之晏司令,五十年戎马倥偬,久经沙场,而今老当益壮,驻守要塞边关。二社杨小平刻苦奋进,少年壮怀,德艺双馨,执掌大学师院,刚过而立之年。李宣良率空军大队,巩卫祖国高天长空,甘于一生奉献。九社显林,担当高校之长,培育无数现代新才。军嫂女杰肖氏瑞霞,才智过人,重任在肩,赛过多少儿男。烈士连长王姓盛全,为国捐躯,英名不朽,长留人间。
四溪胜地,无数骄子、健儿,铸成世代伟业,子孙之楷模风范。四溪英才功遍天下,四溪美誉八方盛传;四溪故土青春唤发,四溪明天辉煌灿烂!俊彦辈出,彰显风水文化玄机之深厚,天地神力气势之非凡;百业兴盛,展现四溪人民,敢于创新,有识有胆;状景宏图,预示四溪山川,生机勃勃,前程似锦,美好无限矣!
注:牛车坳石塔,相传为配合五福桥之“弯弓加塔箭”以镇刹高滩风水,不再出犯上之英豪,以保朝庭安全。此塔于1958年“大跃进”时拆毁。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2016年首发于蓉城明珠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