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015|评论: 2

四十年!你觉得在新都出行方式都有哪些明显改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

新都的城乡公共交通

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单一的公交线路

到不断织密的公交线网

从最初的城市公交

到如今的乡镇小公交

从公交出行

到即将迈入地铁时代
……

1.jpg

公共交通的变革

出行方式的变迁

演绎了一座城市的历史

折射了城市的发展变化

2.jpg
地铁三号线新都车站实景

从“月票”到“IC卡”

从“香城通”到“天府通”

  公交车票,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或是00后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对于60、70、80这三代人来说,“公交车票”就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公共交通,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生活方式。

  月票

  是公用交通设施上用的一种付费方式,一次性交完这个月的费用,然后可以有限次或无限次地乘坐指定的公交车或地铁等公用交通设施,学生、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可以享受半价或免费服务。

3.jpg

月票的种类有上百种

按照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市区、郊区专线、郊区通用、联合;

按使用群体可以分为职工、学生、普通、公用;

每个票种根据使用范围、群体和期限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

4.jpg

  “1982年我在成都城区上大学,每半个月回新都一次,每次坐公交,都要换乘。”80年代初期林静就读于四川大学,作为学生,那时她使用的是成都市公交月票,并享受半价优惠。

  “那时候身上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珍贵的应该就是这张公交月票了。”林静说,虽然成都与新都并不远,但80年代的城市公共交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回家一次所需的时间,远比现在坐一趟650去成都的时间长多了。

  很多外地学子都像林静一样,用手帕将月票包了又包,要么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要么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锁在宿舍的抽屉。“想家的时候也能看看月票,因为这张票可以带我回家。”回想起使用月票的日子,林静感叹不已。

  中国最早的公交月票是1925年就出现的北京公交车月票,但当时能买得起月票的乘客并不多,主要是赠与军人政界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的公交飞速发展,价格也相对便宜下来,公交车月票才逐渐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据公交公司工作人员介绍,1952年的电车月票,除了正面写有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背面则印有“认真执行爱国公约”“节约增产”等颇具时代特点的口号,而上世纪60、70年代的公交月票则偏好鲜亮的红色,那时几乎所有的月票都是一片红色。“每一张月票卡都带有毛主席语录,不同的月票种类语录内容不同。当时的学生月票印的语录,多与教育和知识有关,职工月票印的语录就是和为人民服务有关。”交通局工作人员解释说。

5.jpg

  在新都区公交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月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都月票又经历了从纸质月票到IC卡的发展变迁。而自2009年7月起,新都所有种类的IC卡月票卡全部转变成普通公交卡使用。

  2009年7月,新都月票卡全部停用,卡片转为现在的普通公交卡,新都再无月票。

  2018年,刷手机乘车逐步普及。

  2018年1月,新都区公交车的天府通车载刷卡机已经安装完毕,从此在新都坐公交车可以刷天府通公交卡,实现在成都和新都坐公交车即可一卡搞定,完成了新都的公共交通从“香城通”到“天府通”的升级。

6.jpg

7.jpg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公交月票和公交一样

犹如一张张照片

记录着新都不同时代的故事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小公交疏通“毛细脉络”

  1998年新都正式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并同时售出第一张公交车车票,一张张车票记录着新都公交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出行需求,新都公交做的一次次尝试和改革都在方寸之间得以体现和记录。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

来到新都的外来人口激增

乘车难问题凸显

  “大公交车开不进来,需要走近1公里才有公交站,有时候只能选择三轮车,3元起价,既不安全又不实惠。”居住在紫瑞小区的张义敏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多数新都居民所面临的出行困扰。

  距离大公交站点远,出行成本高——这与居住大量人口的新都老城区布局有关。新都老城区背街小巷较多,公交车大多为10—12米长,宽3—4米,难以开进小街小巷,许多市民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转乘公交,有的则选择三轮车或出租车,出行时间、成本无形中增加了。

  2013年9月,新都开通了首批4条小公交线路,它们承担起了城市公交体系微循环的功能:承载社区居民的短距离出行,到周边医院、学校、菜市等地不需要开车;同时,也可以将社区居民送到主干线上换乘其他公交线路。这些线路平均总长在10公里左右,每隔300米左右就有一个站点,平均发车时间仅为6分钟。

8.jpg

  校车一样的长车头,黄白相间的淡雅颜色……小公交大多是在狭窄小巷中行走,以K3线路为例,从西北建材城出发,沿上升街、桑园巷、新泰西路等站点一路行驶,最后到达新政务中心。近3公里的路程,10分钟左右就跑完一趟。

  “附近有3个小区,几千家住户,出行非常不便。”小公交带来的便利生活,家住新都区雅丽苑小区的李秀敏深有体会,以前她从家到主干道上的站台,走路大概需要十多分钟。然而,自从开行了小公交后,她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几千户居民的出行烦恼得到了解决。

  如今,李秀敏再也不用步行十多分钟去赶车了,“小公交将周围的小区都连起来了,还途经附近的幼儿园。坐小公交去接娃娃,省时又省钱!”与李秀敏住同一片区的居民张明诠说。

新繁镇:菜农邓建的一笔交通帐

不时穿梭而过的公交车

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城乡生活

  邓建是新繁镇公毅村的一名年轻菜农,他算了一笔账:在没有开通676路公交车(新繁—公毅)之前,每天他都是搭乘三轮车到镇上卖菜,一天往返要花10元交通费,一个月交通费就要好几百元。但自从676城乡公交车开通后,乘车费由10元减为3元,邓建每月可以节省70%的车费。

  “省70%车费对于以种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我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邓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城乡公交给他带来的实惠。

  “赶集、办事的人多了,生意更好做。”新繁镇街口的贾师傅说,公交车开通后,他的小超市人气更旺了。道路由静脉变成了动脉,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催生了城乡商业人气的兴旺。

9.jpg

城乡公交的延伸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路的改善

  以新繁镇公毅村为例,2009年,公毅村将今后三年公共服务资金的90%,都用于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共修缮村级道路4800米,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了各家各户。老百姓得益于道路改善,坐上了公交车。

  以点窥面,改革开放以来,新都区200多个行政村,每年公共服务资金的9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是多么厚重的一份民生账单。

  2013年8月新都区组建了“成都市新都区蓉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同年9月,距离676客运班线车开通15年后,全区开始大范围地推行小公交,城乡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所缓解。

  5年来,街镇、村小公交,从最初试运行的F1这一条线路,截止目前,新都区各个乡村都已实现“公交村村通”的目标。

  如今,城乡公交车的延伸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更让农民在家门口拥有了更多的创富机会。很多农民在自家地里搭盖了塑料大棚种“时令蔬菜”,有的拿上自家鸡下的土鸡蛋搭乘公交车拿到城里卖,常常能卖个好价钱。

城乡公交

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活动半径

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节奏

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也得以拉近

便民快捷:地铁穿行改变一座城

10.jpg

  “车来啦,快看来啦……”随着列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尽管还未正式运行,依旧有不少市民探着脑袋好奇地张望着列车来的方向。

  地铁列车在高架上呼啸而过,正是新都区地铁3号线在三河场站进行空载试跑。2018年7月25日13时50分,成都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工程正式完成“热滑”试验,接触网、轨道、车辆、限界、线路、信号等多专业各项指标完全满足正常行车的设计要求,标志着3号线三期全线具备行车条件。

11.jpg

  虽然列车到站、车门开启这样的景象还只能靠脑补,但是对于即将开通试运营的地铁列车,市民们依然很是兴奋,“开通后再也不怕堵车了!”

  “从大学入学的时候就听说新都在修地铁,学校门口就有一个站点。”西南石油大学大三学生陈柳义说:“等了快三年,好在毕业之前,地铁终于要来了。”

  陈柳义口中的等待,新都群众深有感触,尤其是这几年看着家门口打围、施工,到地铁口慢慢露出一角,其中的兴奋与期待感自然是无法言说的。

  “爸,你看到没有,那个有弯曲曲的房子就是地铁口。”黄潇潇一边指着钟楼地铁站,一边向80岁的父亲介绍:“以后从这儿坐地铁,30分钟就到春熙路了。”

  “啊,那么快啊。”黄大爷听着女儿的介绍,眼中的钟楼依旧熟悉,只是周边的景象已与年轻时的记忆不太一样。

  “不在这儿赶车了啊?”

  “在这儿赶地铁,比赶车快。你看嘛。”

  “哦。”接过女儿的手机,黄大爷仔细看着手机中新都地铁站的照片,“漂亮,漂亮。”他手指缓缓滑动着,口中喃喃自语。

  地铁的开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将给城市面貌带来全新改变。

  市民张美文:地铁开通前,我感觉新都还挺大的。但是看了新都地铁的线路之后,我又觉得新都变“小”了。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

从期待地铁

到即将享受地铁所带来的便捷

地铁3号线给新都人民

提供了全新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共享单车:打造立体交通网

  5毛钱半个小时,或1块钱一小时,手机扫一扫轻松解锁,就可以开启单车之旅。2017年新都街头逐渐增多共享单车,成为了新都市民交通出行的新选择。

  而随着“低碳出行,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新都居民开始使用共享单车作为自己平时出行的交通工具。

12.jpg

  在新都,部分公交站台已设立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位,市民下车即可租赁单车,公交车与共享单车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新都交通想要打造的立体交通网更加清晰。

  如果家到公交站口的距离较远,除步行到公交站外,就只能选择三轮车以及打车的方式。虽然很多人也想骑自行车到公交站,但没有停放点位,而且还要当天将自行车取回,很麻烦。

公交车、单车走向无缝衔接是新都区共享单车投放的最大亮点

  2017年3月,新都区共享单车首批投放300辆,主要公交站点包括润扬鹭岛、一中实验校、体育场、华逸花园、汉城小区、水沐天城、区人民医院、香城中学、新城花园等9个公交站,在这些站点设置了共享单车推荐停车点示意图,并在地面划有非机动车停车线,为居民能更便捷规范地使用停放共享单车创造了条件,为大家提供了绿色智慧的出行方式。

  新都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具备灵活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推行共享单车投运,可以促进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等生活习惯的养成。

  对于上班族,共享单车是他们出行的“飞毛腿”。比如西南石油大学大四求职男生罗恒宇,他感慨自己今年的一大收获,就是通过租赁共享单车,学会了骑自行车,让绿色出行更方便顺畅。罗恒宇道:“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自行车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快捷。”

  共享单车在新都区投放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却很大。家住城区的陈晨自从扫码租用了共享单车,已经差不多一周没开汽车了。陈晨说:“新都现在汽车也很多,也有了上下班的早晚高峰。现在我是能坐公交车就不开车,能骑自行车就不坐公交车。”

  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出行回归绿色低碳是新都区推行共享单车的初衷。它们身着五颜六色的外衣,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已成为一道特别的“绿色”风景线。

回首来时路

是新都交通发展史的

一段峥嵘岁月

更是香城公共交通

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闻来源:新闻视界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满意(0)
不满意(0)

2019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2-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都出行可以说年年在变

发表于 2019-2-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变化,恍若隔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