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46|评论: 4

[散文随笔] 高义奎:荒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唐
(2019年 2月15日)
高义奎
“咣!咣!咣……”铜锣巨响惊天动地,响彻山野。这是1959年初冬的一天中午,火井人民公社9 大队 6中队和7中队两个队联合办起的公共食堂发出开饭的信号,是炊事员在食堂外的高地打锣,通知社员们吃晌午了。正在地里领着社员们点麦子的中队长高仁孝听见铜锣响,便叫大家回去吃晌午了。社员们急忙丢下手中的活路,一窝蜂地往食堂跑去。各户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子,听到打锣声后,也迅速走向食堂。
这个公共食堂位于人户比较集中的染房头。在几间破旧的房子里,摆着各家各户搬来的,形形色色,高高矮矮,极不整齐的桌子、板凳。一走进食堂,只听见人们嘈杂的喧闹声。大家围着灶房,挨挨挤挤地争领着各自的那小块馍馍。大家领到的是高级“淀粉”(其实是米糠)和着少量玉麦面做的馍馍。年近50岁的炊事员高合轩(是当地的杀猪匠,很会做饭,能办九大碗)麻利地向大家散发着各自的那份馍馍。有的小孩哭闹着要“吃莽莽”(小娃儿说吃饭叫“吃莽莽”),其母亲就打他一筷子头,狠狠地吼道;“要吃莽莽,还没有栽秧子!”小娃儿便“哇哇”大哭起来。另一个炊事员在小心地给大家分舀着大锅里飘着一些菜叶的汤菜。人们狼吞虎咽地迅速吃完晌午,舔嘴巴闭,有气无力地慢慢走向工地。
此联合食堂始建于1958年年秋天。那年秋,党中央强烈号召,全国各地立即成立人民公社,取代了乡人民政府,并在一夜之间,平地冒出了千千万万个公共食堂。公共食堂一成立,政府就强迫群众,将自家的桌子板凳搬到食堂里,全体人员集中到公共食堂开伙,一律不准在家煮饭。在这个联合食堂吃饭的人员,共有大人娃儿170多人。刚开始时,食堂用大甑子蒸饭,随便人们吃饱。由于群众不爱惜粮食,造成很大的浪费。大约三个月以后,食堂就开始吃计划伙食。那时用的是16两为一斤的老秤,男劳动力每人每天吃12 两粮,女劳动力每人每天吃10 两,学生每人每天吃7两,未上学的小娃儿每人每天吃5两。随着集体干活,大兵团作战,社员大都出工不出力,庄稼收成很不理想。
     1958年风风火火的大跃进运动中,成立火井人民公社时,全国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高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在墙壁上,山坡上,堤坝上, 到处都是用斗大的字写着这些标语,还有“战天斗地,发扬愚翁移山精神”、“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赃”“公共食堂万岁”等大标语。期间,还广泛流传着一首时髦的歌曲:《公社是棵长青藤》,歌词是:“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了花。”
在火井公社的大门前,以及各大队部门外最醒目的墙上,都设有先进评比台,列有“卫星”、“火箭”、“火车、”“汽车”、“鸡公车”、“乌龟”评比项目,有谁愿意当“乌龟”呢?因此,大力滋长了干部严重的一平二调共产风、胡夸虚报自欺欺人、欺上瞒下吹牛皮、打骂群众等歪风邪气,胡吹什么每亩高产万斤、几万斤粮食。甚至有2大队的公共食堂召开粮食现场会,大队长朱正刚在竹篾屯子下面垫上干谷草,表面铺上一层谷子,冒充满屯谷子,有老乡长高廷华不声不响地用脚一踢篾屯子,只听见里面“嗽嗽嗽”的响声,大家都心知肚明。会后,有人批评高廷华思想右倾保守。就这样,欺上瞒下,自欺欺人,整了社员,害了群众。结果,2大队道钟河坝的高碾子公共食堂,开始时有220余人,三年低标准后仅存170余人,死亡50余人,占总人口的7 7‰。俗话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这样一搞,地里粮食产量连年降低,报上去的数字一年比一年高,国家征购粮食不断增加。因而集体粮食奇缺,社员的吃粮标准也不断降低。一年产的的粮食,半年就吃光了,最后,所有食堂因无粮而先后断炊。人们便吃树皮、草根。例如,吃枇杷树皮、茹朗树皮、芭蕉头、水芹菜、鹅朗菜、蕨鸡草根、牛舌片根,等等。只要能入口的东西,都拿来充饥。这样就有大批得浮肿病的群众,尽管公社为了控制严重的事态继续发展,也曾办起“大林店医院”,收治许多病人,但仍有不少浮肿病人凄惨死亡,造成饿殍遍野的悲惨情景。
拖到1960年冬,由于两个中队的群众意见很大,联合的公共食堂便分开了。7中队把分开的食堂迁到双庙子,由孙礼清任事务长,邓大义、谢新琼当炊事员。此时,7中队的中队长由高义通担任。在双庙食堂就餐的人员共有 96人。经过几年低标准时期,饿死了15人,占总人口的16‰,单是我家8个人,竟然饿死3人,占总人口的38‰。
下面仅举几例,说明那个年代的苦难。
1、土法大炼钢铁。1958年,中国全面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年10月,随着大跃进的深入开展,火井建立了人民公社,办起了60多个“公共食堂”,1958年冬,根据上级指示“全民大办钢铁”。全公社从各大队抽调青壮劳力500余人,组成大办钢铁的专业队伍。从二三十里远的凤凰场、崇嘏山等地用人工背运耐火石(一种能耐火烧的黄砂石),到高何公社的莲花山,新民公社的大胡椒、盐井溪、陶山等地建筑高炉炼铁。并从大邑县的天宫庙煤矿,用人工背运煤炭回来作炼铁燃料。只在陶山一处就筑有炼铁高炉10多座。每座高炉都派有三五个专人,不分白天黑夜轮流烧火炼铁,吃、住都在山上,寸步不离。大部分人都组织去寻找、开挖、背运“铁矿石”,或远去一两百里外的天宫庙背运煤炭来炼铁。从1958年冬到次年春,火井公社先后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消耗粮食10万余斤,耗费资金5千余元(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0万元),结果“铁矿石”炼不出铁,无法向上交待。最后,人们只好悄悄打了几口破锅来投进炼铁炉中,熔成铁铊铊,并用红纸封好,派人敲锣打鼓送到公社报喜,还在公社门前的墙上贴了大红喜报。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愿,也不敢说出真相。轰轰烈烈的“大办钢铁运动”就这样荒唐收场了。
2、挖泥炭作肥料。泥炭,是大跃进运动中,搞出的所谓肥料,充其量只是黑黑的泥巴而已。1960年春,不知是谁怎样发现蕴在地底下的泥炭,在火井公社的孙家湾、张家坝等处都比较丰富。公社就组织各大队的人到这些地方烂田头去挖泥炭。人们涌向这些田里,先将表皮稀泥挖开只见田底下现出黑黑的泥炭。这是什么鬼泥炭,既无肥气,更无肥力。我们9大队7 中队的人,淘了八背篼气,背了许多乌黑泥炭回来,用作栽秧子的底肥放进田头,结果,半点效果也没有,与没有施肥有一样的。白白浪费了不少劳力。
3、山上群放养猪。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都是圈养猪,从来没听说过在山野林地里敞放猪。可是,在大跃进随时就有人提出在山野林地里敞放养猪。那是1960年春,公社筹资买了80头小猪仔,叫9大队杨青福等几个年青人在当地的荒山野林里敞放饲养。结果,千难万难地养了不到半年,有的猪仔在山林里跑丢了,无法找回。有的在山岩摔下得死了。最后,突然遇到严重猪瘟,无法医治,几乎全部死光,只得用来熬肥料。弄得一败涂地,劳民伤财。                                                                                                   
4、田野吆群鸭。1960年秋,公社买了3千鸭儿子,成立了一个“鸭棚子”,派游仁忠担任鸭棚子组长,带着两个年青人外出放鸭儿子。他们挑着竹料制的半圆形能住几个人的鸭棚子。背着粮食出门了。他们赶着鸭群,经过已经收割的水稻田,从火井赶到天台,再赶到名山、雅安、泸山、天全、荣经等地。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中途损失也不少,终于在年前完成了任务。
5、烧熏土。先将田里老土挖起来,成一个深约一米的土坑,在坑口上码一层木柴,在把周围的泥土挖来堆在木柴上,在坑内上点燃柴火,让烟火对泥土慢慢熏烤。据说,烟火熏烤过的泥土,种庄稼会好些。1959年初冬一天晚上,夜空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在坝头,社员们正在打夜工烧熏土。远观大田里。东一团,西一团烟火,象鬼火一样幽幽燃烧,旁边有几人如幽灵似的在慢慢晃动。后来,在这块田里种的麦苗长得高高矮矮,此起彼伏,很不整齐。烟火熏过的地方。麦苗中央绿油油的,从中间高,向周围矮下去,象圆圆的蒙古包一样。矮的地方,就是没有熏过的老土,麦苗长得很矮,黄苗搭须发黄。大田里一块块深浅不一,大包小荡的旋涡,别有一番违背初衷极不协调的异趣。
6、卫星连。是火井公社于1958年成立的从各大队抽调精干年青人集中的劳动生产组织,顾名思义,这是由公社直接领导的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生产战斗化的先进单位。“卫星”是公社评比台上的第一个先进项目。驻地在郑家坝原地主李怀宾家的大四合头房子内。公社调得力干部杨定富担任卫星连连长。该连一切行动听公社指挥,哪里有苦难就上哪里冲。因此,群众戏称为火井公社的“敢死队”。直到1961年卫星连才撤除。
7、红苕九大碗。在民间有红白喜事,总要办九大碗,简称“九碗”,是指酒席上的九碗主菜。1961年春节,双庙食堂为了过好新年,办起了特殊的九碗。说这九碗特殊,是因为当时没有猪肉。炊事员费尽心机,专门用红苕做原料,办起了特殊的红苕九碗,全是真煮熟的红苕捣烂捏成的墩子、膀、翻碗等。这九碗主菜端上桌子,哇!真象。肥啦啦的“墩子”、“膀”油炸黄赏赏的表皮、翻碗象是一片片“肉片”组成,摆放整齐,看起来是真象是肉片。那碗酒米饭可是真的啊!还有渣面子、香碗、三下锅等都是好菜,就连那大碗粉条也是红苕粉条。真是一桌好九大碗呀!喝的也是本大队用红苕作原料烤的红苕酒,喝进口里,带有甜酸的烧酒味。可惜全桌不见一片猪而制作的一种特殊大米,其业法是:
1、将晒干的黄谷放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2、把水烧开,将谷子煮成半熟状态,以谷子暴裂成一线口为准;
3、将半熟的谷子放到晒簟里晒干,这时的谷子称为“火谷”;
4、将火谷用碾子碾成微黑泛黄的大米,人们称为“火米”。用火米做的饭就叫“火米饭”。这种火米饭吃着就象陈饭一样,粗糙,创口,无饭香。只是表面增加了份量,反而降低了大米的营养,其实是自欺欺人。低标准时期的1960~1961年9大7中队的高仁章人就曾负责加工火米。
8、大队商店。低标准时,政府废除场期,不准老百姓赶场。公社供销社到各大队设立啇店,也叫推销店,销售百货生活日用啇品等。9大队双庙子就设立一个比较大的啇店,陈朝忠、何学品在此当售货员。有时,在食堂开饭时,推销店售货员还把啇品拿到现场去卖,方便群众。
三年大饥荒的低标准,荒唐时代荒唐人做荒唐事的荒唐后果,至今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切记荒唐惨痛的教训,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2-1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切记荒唐惨痛的教训,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发表于 2019-2-1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

发表于 2019-2-20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幸运的是我没有生长在那个时代!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生不能选择,n1q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