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20|评论: 0

[原创] “供需两旺”昭示旅游业市场的发展潜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榜单首位”“全国第一”……连日来,这些在网络上刷屏的热门词汇让四川旅游备受关注,获得众多网友点赞。央视财经日前报道,在已披露2019春节假期旅游经济数据的28个省(区、市)中,四川以8247.29万旅游总人次和580.42亿元总收入,位列第一,分别同比增长16.6%、30%。记者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发现,今年春节假期四川旅游总人数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20%。(2019年02月18日四川日报)
  盘点今年春节期间的四川旅游,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人次“增”多,全省共接待游客824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6%,过夜旅游者2700.91万人次,同比增长19.8%。二是景区“热”度,纳入旅游假日统计的74个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62.9万人次,同比增长3.42%,24个红色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0.1万人次,同比增长5.44%。三是收入“丰”厚,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总收入580.42亿元,同比增长30%,,全省21个市州中,有8个市州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成都市超过200亿元,南充、宜宾超过30亿元。总得来说,今年四川春节假日旅游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市场特点,实现了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双增长”,透过“供需两旺”,我们不难看到旅游业市场的发展潜力。
  四川旅游之所以迎来开门红,是因为全省各地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为统领,推进四川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旅游产品由简单型向综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单一产业发展向多产业联动转变、旅游行业监管由粗放型向智慧型转变、旅游资源布局由点向面转变、旅游发展由“被拉动”向“主动拉”转变,形成了有四川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相关行业带来诸多商机,更重要的在于给老百姓带来就业岗位与经济收入,使各地旅游业呈现出火爆的镜头。譬如,在成都宽窄巷子,“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年”系列新春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大祭祀活动震撼着现场游客。在南充阆中,10大主题活动和8项配套活动吸引130余万人次到阆中旅游。还有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西昌建昌古城新春灯会、尧坝古镇“古镇七仙女抛绣球”、武胜“守望原乡”田野艺术双年展……这些活动都惠及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商机,充分反映了“旅游过年、文化过年”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昭示着旅游业市场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既要用文化的透镜来审视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也要用文化软实力为旅游硬实力点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源泉。透过今年的春节大假游,我们不难看到全省各地始终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形成独具四川特色文旅活动,而且这一系列活动成为了“吸客利器”,四川旅游业正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市场特点。面对新业态下旅游业的发展,各地要牢固树立“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方案和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业持续繁荣发展,以此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更好惠及民众利益。
  当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省市明确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笔者建议,全省各地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文化旅游作为老百姓最重要民生工程,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等发展文化旅游,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诸如古镇、古街、古村落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要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从政策上和资金上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带动文化消费、餐饮消费、娱乐消费、购物消费及住宿、交通等发展,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动四川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