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57|评论: 10

[转帖] 反感拼音被统一修改,更担心孩子被这种教育荼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qRApo1DVnIykIJeDeGapGKp0VYOEaoWGqXoe3kWWAVY1550573629099.jpg

    谁能想到,拼音也能上微博热搜。

微信图片_20190221100027.jpg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上了个假学。

    在新的教科书上,乡音无改鬓毛,衰字的读音从cuī改成了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原本音xiá,如今统一成xié。

    一骑红尘妃子笑,骑字分明念jì,现在也换回了qí。

    虽然古音和今天早已不同,但强行把原本合辙押韵的读音改没了,贺知章和杜牧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要是他们能托梦给现代人,估计得把原诗也改了:

    少小离家老大埋,乡音无改鬓毛衰。

    ——殡葬行业从业者贺知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接。

    ——航空行业从业者杜牧

    不知道这样,提建议的专家老师满意一点没?

    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要改呢?原微博是这么写的: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

1550714172(1).png

    ???

    读错的人多,所以让念对的人改?

    现在指鹿为马都自带投票系统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点小事,犯不着那么在意。我完全不同意。

    我们撇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种灵异传说不谈,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文字是文化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而文化又是历史和家国承续的基底。一个爱国的人,必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心怀敬惜。

    今天改个读音,明天改个成语,后天改个典故,还是因为“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奇葩理由,我看不到敬和惜究竟在哪里。

    哪怕不拔那么高,单纯说美感,这种改法也败兴至极。

    我念书时听广东的朋友用粤语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觉得也太好听了吧,后来明白是粤语中还保留了一部分古音的缘故。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取中部及北方话,念古诗也同样字句铿锵,余味悠扬。

    这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美好的部分。也许不用人人都会,但至少应该将它延续下去,让更多人知道。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都念错,就把错改成对的逻辑,大多数人都不会的东西,也不需要再有人会了。

    多音字也不要了,大月氏就好好念大月氏,念什么“大肉汁”。女红就女红,“女工”下岗就好了。这种从简的敷衍是非常可怕的。

    不是传统的东西就不让改,不许创新,但总得言之有据师出有名。

    推广简体字,是因为当时文盲较多,识字率低,而繁体字相对又难以掌握。可是在今天,统一读音有任何类似的需求吗?恕我看不出来。

    我在这种改动的背后,只看到一种可怕的教育逻辑:不需要是非,不需要标准,只要让多数人满意就好。如果有分歧,哪怕分歧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充满魅力的,也要把它统一起来,便于考核和管理。

    这两年古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之类的综艺风行,不少人爱看。虽然更多是被游戏技艺的部分吸引,多少算是叩开了被不加讲解就“全文背诵,全诗背诵”封闭已久的大门。这倒好,教科书上又开始因为念错的人多统一拼音了。

    事是小事,但值得专门写一篇。

    理由很简单:希望我们的孩子欣赏汉语之美和中华文化之美,更希望他们不会被教育的强权逻辑教化规训成千篇一律面目相同的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2-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改!绝对不能这样!

发表于 2019-2-21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没学好的要求学好的按照他们的意愿更改!

这是搬弄是非!颠倒黑白!

这是给我们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抹黑!

(话说,我的语文老师都没教好,里面竟然我还有三个的读音不认识,已纠正!师资力量也得加强,不能教育错误、)

发表于 2019-2-2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汉语的发音绝大多数已经与汉代的发音完全不同,按这些人的意思,汉赋或汉诗汉乐府就应该按汉代的发音读了?多么荒谬!

发表于 2019-2-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文字是有生命力的,约定成俗也是语言的一种发展方式。以现在的简化字为例,大约有60%的简化字来源于古代的简化字,这些字虽然不规范,但人人都能看懂且书写方便,发展到今天就把它们定为规范文字了。

发表于 2019-2-2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成统一读音,貌似规范,其实是对汉语的不尊重。

记得央视一主播把  安徽六安 (音:lu an)读成“liu an”, 别人指出其读音错误, 这主播拿出一本字典翻到该字的页码处以示自己未读错音,这就奇了,谁错了呢?  定是编撰者错了无疑。可见编撰者(这里的专家,砖家也)误人子弟,祸害无穷……

我就纳了闷了,人家当地叫了几百上千年且约定成俗的地名读音,专家一不顺眼就强行改掉,是谁给了这些人这么大的权力? 或是所谓专家孤陋寡闻不知有这一读音?

那便是“点灯”只能叫“放火”了。

发表于 2019-2-2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的观点不敢苟同,是因循守旧。秦始皇的“书同文”应该是他的“大一统”历史功勋的重要一环,当然我反对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和搞“焚书坑儒”的文化革命。但是难道中国人民共和国就不能在文字上作一些统一的规定。

       比如汉字中读音相同,意思相同的字叫异体字,就是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如“够”与“夠”、“拿”与“㧱”“蘇”与“蘓”“拖”与 “拕”,“佛” 与“彿、髴”,“雕 ”与“彫、鵰、凋、琱”,等等,孔乙己说的“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也就是异体字。异体字也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区分。大陆50年代两次规范异体字,比如上面几组,前一个是规范字,后面的异体字不再使用。但是某些书法作品、古代使用的或者台港地区仍然使用异体字,甚至古体字,就不足为奇。

       再比如,有人说过去人民币“贰元”有错别字,现在的写法是“弋”“二”“贝”,50年代人民币又“二”“弋”“贝”,“二”在上面,这就是把异体字说成错别字。另外很多异体字电脑上打不出来了。当然现在应该按政府规定写规范字。

        异体字国家已经统一标准,异读字也应该统一。当然必须由国家职能部门制定正式的国家标准,不能各行其是。

发表于 2019-2-2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审定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是官方规定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对一些多音字统一读音就很好。如“呆”统读为dāi,“发呆”读dāi, 呆板的“呆”不再读ái,也读dāi;“胜”统读为shèng,胜利的“胜”读为shèng,“胜任”的“胜”不再读shēng,也读shèng;“凿”统读为záo,“穿凿”的“凿”读záo,“证据确凿”的“凿”不再读zuò,也读záo。另外统一了读音中各地方言的差异。比如“脊梁”的“脊”统一读 jǐ,纠正某些方言读 jí;至于“说”字还是3个读音:shuō、 shuì 和yuè。shuō是基本读音,“说服”、“说客”都读shuō,港台地区读 shuì。“说”在古文作为“悦”的通假字时读yuè;“说”的读音shuì,只能用在“游说”和单独使用用话劝说别人听从自己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要与时俱进,主贴中举出的例字多数是已经改了30多年的了。

       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只是征求意见稿,还不是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没有法律效力。所以作为《征求意见稿》的某些字的读音,编字典或者教材还是要依法办事,按过去的读法注音为好,比如鬓毛衰还是读cuī为好,不要轻易改为shuāi。主贴中有少数例字是《征求意见稿》上的,当然多数网友搞不清楚。

发表于 2019-2-2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公好龍”简体字是“叶公好龙”,读音是yè gōng hào lóng,可是旧读shè gōng hào lóng,这是新中国建国后五十年代初改动的,可能楼主也不清楚,绝大多数网友也不知道。把“叶(读‘设’)公好龙”改读成“叶(读‘业’)公好龙”,对于整个词义没有影响,减少一个多音字,避免多数人读错,有何不可。语言文字都要与时俱进。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