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9|评论: 0

[川剧知识]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成都川剧演出门票【天府锦绣梨园】川剧简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哪里看川剧表演?戏曲界的古语“脚色行当”,可简称“行当”或“行”。本义仅指戏曲演员从事舞台角色创造的“工种”。川剧的“脚色行当”,主要沿袭清代“移民填川”过程中入川演出的诸腔戏班。乾隆年间《扬州画舫录》所记的“江湖十二脚色”,大都是川剧“脚色行当”演变的基础。例如男角中的末、老生、正生(后来称“小生”)、大面(后来称“净”)、二面(后来称“副净”、“二净”)、三面(后来称三花脸、小花脸或小丑);女角中的小旦(闺门旦、花旦、青衣旦、武旦等各种旦的俗称)。所以戏曲界及川剧界,一直流传着称小生、小丑、小旦为“三小”的说法。清末,川剧“脚色行当”一般习分为四类,即生角(包括小生、老生)、旦角(主要指“装女脚”之男旦)、花脸、丑角(见宣统元年(1909)九月至宣统二年六月由《成都通俗报》社陆续刊印、傅崇榘编撰的《成都通览》)。

1477360396680.png

辛亥革命以后,古语“脚色行当”渐渐衍变成现代汉语“角色行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扩大而丰富起来——包括了戏曲演员的工种“行当”和舞台形象“角色”两种类型。川剧“角色行当”的称谓及其涵义也相应发生了不少变化。“行当“的基本类型一般习分五类,即小生、旦角、花脸、须生、丑角。而“角色”的类型,则按舞台形象的性格气质、表演特点、人物年龄、剧中地位、角色穿戴、面部化妆、社会地位等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说法。

20171101165759196.jpg

川剧的角色行当,即川剧的表演体制。是川剧艺人根据自身条件和特长从事艺术审美实践的结晶,同时是川剧表演区别于其它剧种表演体制的标志和依据。想要看一场传统的川剧表演,可上成都双流区黄龙溪古镇找天府锦绣梨园,结合古镇1700多年历史,融合当地古风建筑,既不失传统的川剧风格,也不缺乏现代表演艺术设施设备。复古的内部装饰,清香的盖碗茶,台上精湛的戏剧表演。情绪多变的川剧《变脸》,悲喜即在一瞬间;《滚灯》诙谐幽默,惹人捧腹大笑,是川剧中喜剧的经典;糅合了京、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充满浓浓中国风韵的《梨园芳华》等等,节目众多,不间断上演。看中国传统川剧,品成都地道川茶,就上黄龙溪天府锦绣梨园。

1477360527908.png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川剧特技好看,川剧戏服也有功劳。川剧有一些特技,比如变脸、飞褶子、耍水袖、缠水发、耍翎子等,既靠演员的功夫,也靠戏装的制作。戏装制作得不好,这些特技也就不能很好地表演出来,这是川剧戏装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剧种无法比拟的。例如川剧特技飞褶子,演员利用腰腿手脚的功夫,使用踢、顶、蹬等技巧让褶子两襟、两袖飞展自如,如果褶子用料不好,裁剪制作不精细,轻盈度和大小不合适,就会影响这个特技的表演效果。

20171101165800131.jpg

川剧演出服装是以明代服饰样式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通用于各类传统戏里。为适应表演的需要,又有其独具的特色。比如,袍服和小生褶子均无水袖,以内里所着长筒窄袖白布香汗衫伸出袍服和褶子数寸,覆盖指端,均为袖头子。小生褶子除领口外全不绣花,显示出一种极雅的风采,而且其服装是开高衩的。小生服装的里、面均以柔软的绉、绸制作,开高衩是便于演出时施展褶子功。有意思的是,川剧中,闺门旦、奴旦均穿短袖褶子。女褶子戏多,冬季亦如是,故有“冷不死的小旦”之说。

川剧的服装与京剧大同小异。它是以明朝服式为基础,参照唐、宋、元、清的服饰制成的一种统一剧装,没有朝代、地域和季节的分别,只从式样、色彩、图案上来区别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性格和年龄等。想要了解更多川剧知识,可上成都双流区黄龙溪古镇找一个叫天府锦绣梨园的地方,还原当地建筑的同时融入现代风格,让看节目的人只想看了还看。《变脸》结合满传统的中国风戏剧背景音乐,一眼一脸都神形兼备,人物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用十指灵动,演艺天上飞、地上跑、水里游旳动物,惟妙惟肖令人惊叹的《手影》表演。《茶艺》是我国茶道的一环,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喝川茶,看川剧,切身感受巴蜀传统文化浓郁气息,在炎炎夏日过一个清爽休闲的假期,实在是件很巴适的事情呐。

timg (1).jpg

天府锦绣梨园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以经典川剧、民间绝艺表演为主营项目。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弹唱间昔日梨园风采重现,传统余音绕梁不息。听琴声拨动,不觉梦回古蜀。销声匿迹的手影戏重返民间,变脸、滚灯驰名国内,杂技手影精妙传神,古筝清音妙不可言。

1521687314422463.jpg

成都川剧演出门票,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通过传承创新古老的巴蜀曲艺,使渐渐消音的曲艺文化在戏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家回归民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