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24|评论: 0

[以文会友] 梁永史话--《程氏寻根》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7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永史话
                                                                                                    ------“梁 永”起源说之二


梁永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情淳朴,水旱繁荣。

早在三千多年前,巴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就有板楯蛮人(前称賨人,后称巴人)活动频繁。梁武帝(肖衍)六年(525年)至元帝元年(552年)于梁大溪西三里(即今斑竹院)置梁大县27年,属归化郡,后移巴郡宕梁县。大约在隋朝中年(600年左右),又在今李家坝(梁广村)置梁广县。后因避隋炀帝(杨广)讳又改称梁大县,矮墩子、高墩子就是那时为方便通行而先后建成。十多年后,一场特大洪水将很不起眼的梁大县淹没冲毁……

到了中唐时期(700年左右),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人们决定在二龙溪上、中嘴山下始建梁大县(今驷马村)。人们安居乐业,可惜好景又不长。唐天宝年间(755-763)发生“安史之乱”,以讨杨国忠为名乱军攻下长安。一支乱军一路追赶南逃的玄宗,出长安,到蜀川,经巴郡,上长寿(鼎山),被梁大城挡道,先锋上报主帅,主帅挥毫草书四字“绕城而过”授之,先锋得到主帅密授,错将草书的“绕”字认作“烧”字,于是趁半夜一把大火,焚烧几天几夜,造成尸骨遍地,瓦砾成山,生存者四处逃亡,没有人烟,近三百年……

司马迁《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后,祸乱继起,兵革不息(后黄巢之乱25年),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蜀川巴地因道路阻塞发展更迟、更慢。

从县志记载中和民间传闻中可以肯定:古镇盛唐以前是古巴人繁衍群居鼎盛时期,由于土地肥沃,山大林密,蛮洞密布,资源丰富,人丁兴旺,所以会出现三次兴建“梁大”之史。

北宋时的“仁宗盛治”(1010-1063),经济文化最为繁华时期,国泰民安,古镇人们为永记三次建“梁大”之名,将铜鼓山下,高墩子上,从穿心店到穿巷子二十多户人聚居处的六尺多宽的巷子两边,进行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交流之地,确定改名为永,沿称至今。

明朝中期(1490年左右),孝宗勤政,国富民强,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人们又陆续在居“五行”之地(金银坎、木灵包、石坝河、火地沟、土地嘴)的瓦砾堆上建房造屋,发展很快,后称瓦房沟至今。

大约在明嘉靖年间(1530年左右),程姓86世程镐自梁永河迁居南部“汇山沟”,今名“新政坝”(新政坝《程氏宗谱》有记)。

明万历年间(1580年左右),渠流渝水不断开通,水运逐步发达。古镇的水运,一派繁忙;古镇的码头,人兴物茂。大约在1600年左右,人们牢记历史上“水淹”、“火烧”之教训,便依山(铜鼓山)傍水(巴河)始建梁永古镇(至今五百年左右)。并在上街的万寿宫两边和下街的王爷庙两边均建有高大坚固的防水、防火墙。

随着中西方文明及儒、释、道三教文化盛行乡下,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的不断传播,古镇的三宫两庙(万寿宫,原电影院;文昌宫,现政府食堂;禹王宫,现梁永医院;关帝庙,现政府对面;王爷庙,现基督教堂)等先后建成。不断激励,教化人们行善举、奉孝道……

后来,相传古镇因莲花的传说曾改名叫莲花河,称呼多年。又后来,莲花寺也随着莲花河改名改称梁永寺,人们又称古镇梁永至今。
今步莲花河边有感
昔 日 云 帆 压 橹 樯,
码 头 物 茂 人 流 忙;
今 步 舟 无 水 争 流,
渡 口 难 觅 亦 荒 凉。

(二)古镇有趣的数字地名
                               一碗水(广林村)——一碗水行商止渴
                               二龙桥(驷马村)——二龙桥双龙戏珠
                               三星庙(梁广村)——三星庙三星拱照
                               四马桥(驷马村)——四马桥犀牛护畜
                               五马石(青狮村)——五马石似马欲奔
                               六合桥(六合村)——六合溪碧如玉带
                               七颗石(铜鼓村)——七颗石天造地设
                               七孔子(双狮村)——七孔子賨栖蛮洞
                               八卦庙(金浪村)——八卦庙八石摆卦
                               九节梁(宏福村)——九姐梁美女赐福
                               十(石)牛洞(铜鼓村)——铜鼓山上牛高卧
                               十(石)船(石船村)——大树坪下船低眠
                               十(石)朝门(六合村)——朝门桂花梁县迹
                               百(白)家扁(宏福村)——白家扁百姓居安
                               百(白)庙子(金浪村)——白庙子银光罩浪
                               百(柏)树嘴(驷马村)——柏树嘴柏松长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