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02|评论: 7

[交流共享] 两会“我们来了” 川剧名家沈铁梅:戏曲生不宜一周双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8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3-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对川剧改良《川剧交响乐》及《川剧非遗传承人》的看法与感想:
先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创新剖析”
摘要:川剧是巴渝地区移民文化激烈碰撞后形成的文化瑰宝,分为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几个类型,
川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以超人的才智承载着川剧技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生态迅速变迁,
川剧要生存,发展必须创新。文章从重庆编剧,音乐,演员,导演的改变,探究川剧传承人的创新。川剧编剧
等着力于开创新的主题,新的表现手法以适应现代背景下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诉求,等则大胆运用多种表演手法,与西洋音乐激烈碰撞,产生了新的声腔及音乐形式,在川剧
濒危时刻重燃了生命之光。
鄙人郑枫按:
上文是力主川剧改革必须在川剧声腔上,进入西方音乐旋律,也就是《交响乐》伴奏川剧,川剧的改革必须先从剧本着手,并例举了几位川剧剧作家的观点与立场,继而有国家级演员响应参加了这一川剧改良的实际行动,试问:既然几位剧作家与几位名演员都是川剧界的精英,又被尊为川剧领军人物,更其主要的是他她们都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性遗产川剧传承人》每年享受国务院津贴一万元
为何如此要放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进行改良呢?顾名思义《川剧非遗传承人》
应该传承川剧的传统艺术,川剧的传统剧目,川剧的表演程式套路,川剧优美动听的声腔曲牌,原汁原味的川剧本味,这样才是真正的《川剧传承人》哦!借口要迎合市场的需求,观众的审美诉求而改变川剧的传统艺术,这样就能把川剧推上新台阶了吗?就能把大批的观众引入到剧场里来了吗?即使某个新编剧一时能引得观众的好奇心理,来了几场满座,那只能是昙花一现,留下的是真正的川剧观众的抨击
与遗憾!川渝两地的新编剧目成都的《红梅记》此剧原本就是川剧的经典剧《红梅阁》被创新者们改得一塌糊涂,加上洋音乐,在剧情上改得面目全非,在表演上来个集体变脸,让贾世道提线线,走皮灯影(贾世道也成了活捉石怀玉啦!)这些拙劣的表演简直令人肉麻,听演员们的声腔,已经失去了川剧的特色,已经不像川剧了,成川另一剧《欧版白蛇传》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白蛇居然在《金山寺》就被擒获押往雷峰塔镇压了,而且并产下一男婴托付与青蛇。荒唐极也!无独有偶,成川搞《红梅记》重庆不服气就搞了个《李亚仙》将川剧的经典剧《绣襦记》来个改头换面名曰:《李亚仙》加上《洋音乐》渲染,震耳欲聋,声贯云霄,川剧的韵味没有了,被改良改丢了,剧情也是荒诞不经,剧情里居然出现了八仙,加上了神话色彩(犹如民营剧团演出神话条钢戏一般了)更荒唐的是,李亚仙居然服毒自尽了,嘿嘿!这样的改革,如此的改良不敢恭维哦!
就列举成渝两大院团的这三本戏杰作吧!也不愿多言了,咱们并非曰夫子,也不是保守,也不反对改革,改革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有许多改革者他她们连传统剧目都还没搞清楚,连很多传统戏都还至今未看过,自身的传统代表剧目还不到20折,妄言改革,嘿嘿!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哦!所以在下认为,改革必须先将传统吃透,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踏踏实实的敬畏传统,保护传统,尊重传统,离题在论有关非遗传人的看法,这非遗川剧传人最早是很珍贵稀罕的,成都与重庆只有三个指标(重庆三名,四川三名)
成都第一批居然没有蓝光临,以后就打开口子了,市一级的非遗传人,区一级的非遗传人等等,层出不穷,到最近两三年,居然出现无任何艺术与资历的人居然也成为了区级川剧非遗传承人了,有证书,每年享受政府一千元津贴,哈哈!奇事哟!有很多同人问询鄙人为何我不去申请川剧非遗传承人,俺如此回答:那川剧非遗传人已被搞烂贱了,俺的性格是不可能去趟那浑水的,无非是每年多一千元钱吧!但把俺的人格降低了,,如今社会也真好玩,啥都是《非遗》卖糖关刀的,卖豆腐脑的,卖麻花的,甚至掏耳朵的,都是《非遗》哈哈!以后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生得帅,都可称为《非遗》嘿嘿!文到此该结束了,响鼓又何须重锤呢!
引用:清代郑燮的《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枫抒怀2019年3月2日
IMG_20190211_140931.jpg 与新秀合影剧照.jpg

发表于 2019-3-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media=x,500,375]钩心斗角争王位—娱乐—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 ... m=a2hzp.8253869.0.0[/media]

发表于 2019-3-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川剧 属于国家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像,应得到保护与尊重。有些剧团肆无忌惮破坏传统川剧 。只要一说改革,就拿传统川剧开刀,把一个脍炙人口的戏,去头、或截胸 、或切腰、或断腿、或乱改声腔音乐,或乱加西洋乐器,弄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现在,说到保护传承传统川剧 ,又归功于某几个编剧、演员(传统川剧的破者)。有些演员自己本身都没有学到几折戏,又拿什么去传承呢?自己是传承人,发掘抢救了多少即将消失的传统戏?说个天理良心的话,火把剧团才是真正保护传统川剧的的大功臣,如果没有火把剧团坚守清贫,这么多年的天天演出,好些传统川剧就保存不到今了!请问《江姐》一剧是否是传统川剧的改革示范样板?川剧交响曲是否是传统川剧的出路?京剧演员与川剧演员同台唱一出戏,各唱各的声腔,是否是传统川剧的创新?一个戏语言、声腔不统一,那叫什么艺术?东改西改 ,这还是传统川剧吗?传统戏曲是我民族唯一能与世界各国媲美的文艺奇葩。这是我民族的自尊、自豪。奉劝某些人,对本民族文艺多一点自信、自尊、自豪为好,总不能老是认为中国的月亮不如外国的大。

发表于 2019-3-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的未来《进入博物馆》
川剧也可算是西南的国粹,民族文化,她的剧目丰富,特别是演绎《三列国戏》当属中国各地方剧种(包括国戏京剧)之首位
川剧在50年代初是大红大紫,盛况空前,中南海礼堂内也会诏川剧进京为中央领导演出川剧。好景不长,文革十年,破四旧,
打倒《封资修》禁止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舞台与荧屏上出现,不单是川剧,是一切剧种,包括书刊杂志,彻底取缔。
十年后捣毁了《四人帮》古装戏曲才得以翻身重现于舞台与荧屏之上,1979年后传统剧目全面开放,那时节川剧也红火了短暂
的时光,国家政策《全面开放》更进一步深化改革,搞活经济,逐年进展发展到近年来,全面经济市场化,医疗教育系统也进入
了市场经济化,高额的医疗收费,天文数字的教育经费都产生了。与外国建立经济商品贸易,包括文化娱乐,大量引进了洋东西
充斥着整个神州市场,国产的高新科技,电脑,与各式仪器也随之遍布整个中国市场,卡厅,歌厅,镭射电影,电视连续剧大批量的
生产,游戏软件,游戏耍玩意比比皆是,使广大的青少年沉迷于游戏之中。此时的戏剧已是受到极大的冲击,川剧的危机已经出现,
曾记1985年我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川剧团,巡回演出,到了重庆《双福区》那时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开播,咱们剧团演出的
大幕传统剧《宫人井》只卖出了23张票,因为全区的老百姓,都在电视机机前等着看《射雕英雄传》这说明了社会在发展,科技在飞跃,
随着人们的生活经济提高,思想也在随着社会在变化,在50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外国经济文化没
侵入中华,中国的文化生活是单调的,电影也是黑白电影,那时的社会状况是《黄赌毒》禁绝了的,唯一的娱乐就是看戏,男女老少
只有看戏,那就是唯一的精神娱乐。曾记我那时在乐山《中川川剧团》在乐山各县县城及乐山市演出,场场爆满,那时票价1角5分一张,
在乐山夹江县,犍为县,牛华溪镇,青神县,等地演出,每场是上千余名观众看戏,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时光流逝,转瞬来到了
公元2019年的现在,人们有目共睹,如今的川剧已不是座无虚席,而是寥寥无几的观众了,国家剧院也是不容乐观的,民营剧团更是
萧条悲哀,几十张票,难上100张票,索求原因,人们的追求喜好已不是川剧(包括任何剧种)他她们的爱好已是欣赏时髦的大型
演唱会,特别是港台明星,如刘德华等,可破费几千元去观看,并声嘶力竭的舞动电光棒叫好,他们去观看时髦时装走秀,他们去
旅游全国名胜风景地区,他们去出国旅游,他们去跳广场舞,他们去麻将馆参赌,他们去舞厅寻求刺激,(这些人中包括以前爱看戏的人)
看戏的观众以30后,40后为主,50后,60后70后的有少数观众,如今20后30后的观众,基本上已经要绝迹了,他们已离开了人世,
40后的观众也走了许多,如此推算下去,若干年后只剩下90后的,如今有多少90后的进入剧场看戏?不言而喻,为数是万分之一吧?
观众是上帝,没有观众就没有上帝,所以说谁也救不了川剧,为何四川省川剧院团改名为《川剧研究院》据说为了保持吃皇粮,重庆市川剧院未易名,依然是《重庆市川剧院》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国家只给川剧院拨放百分之60的工资,还有百分之40的工资剧院
自己去找,因为国家给你修了剧场,你院团还在演出,有收入,人们在网上也见到剧院要深化改革,演出团体也要走入市场经济化体制,
将事业化转为企业化,与政府经济脱钩,观众无接班人,今后川剧的命运可想而知了?今后成渝两地只能保留川剧院团的牌号,无任何
实际意义,那不等于是川剧已经属于进了《博物馆》了吗?非是鄙人危言耸听,历史车轮滚滚,谁也阻止不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性,
逻辑性的。至于《民营剧团》历来就是自生自灭,有企业家投资建立剧团,寿命就长些,艺人办班子无钱只能苦撑,撑不住了也就只好
散班。若干年后还有场面吗?还有继续接班唱戏的吗?还有观众吗?所以说《川剧的未来——进入博物馆》
郑枫杂侃
2019年3月8日
澶氬墽鐓у彴闈

林冲郑大爷.jpg

发表于 2019-3-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9-3-8 10:57
有关对川剧改良《川剧交响乐》及《川剧非遗传承人》的看法与感想:
先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 ...

好帖,力顶!
063153zl0jjg41rri0bdpz.jpg

发表于 2019-3-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对传统川剧有功,谁乱整川剧伤害传统,群众心里有杆称,心明眼亮,会给人一个公正的评价,别担心,好的说不坏,坏的说不好,毌庸自我标榜,自我吹嘘。真理永存。

发表于 2019-3-13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界的变色龙。借川剧改革创新之机会,乱整川剧破坏传统,一切都新,剧名新编,剧本新编,唱腔新编,演出程式新编,排除虚拟,采用实景,舞台彩色灯光耀眼,电子屏幕光点闪烁刺目,加入西洋交响音乐伴奏,乐声嘈杂,重音振耳欲聋。实际上这种演出形式,并不新鲜,这是把外国歌剧的演出形式,被搬上了川剧舞台,并没有任何“创新”之处,麻“广广”,哄骗政府的创新基金耳。现在,国家要恢复传统剧目,原来乱整川剧破坏传统的人,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夜之间都成了传统川剧的传承人。变色龙的颜色是逐渐变化的,而这些人的变色,像吐火变脸一样快。某些个人既然已经回到国家级传承人的岗位上了,自己连传统川剧都没有学到几本几折,又拿什么东西传给别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