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35|评论: 1

花盆里长出“摇钱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盆景名村安龙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1.jpg

  安德街道安龙村,一个家家户户种植花卉苗木的小村庄,是中国盆景名村和中国小微盆景发源地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批先行者的带动下,安龙村花木种植渐成规模,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立足良好的花卉苗木栽培本底,安龙村重构产业形态,实现花木种植销售向盆景艺术文化、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记者蔡延
  小树苗变身大艺术鼓足农民腰包
  一夜春雨后,安龙村村民李玩忠的盆景园里绿意盎然,海棠花在“弯弯曲曲”的枝干上尽情开放,生机勃勃。
  这些枝干“弯曲”、形状奇特的各式盆景是李玩忠的宝贝,当中还有不少是李玩忠初中毕业后最早跟父亲学艺时亲手制作的,至今已有4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李玩忠的自留地加上租赁的共15亩土地里已经摆满了盆景。
  “心中要先有画;形状要根据树材长势而定……”谈到盆景制作的方法技巧,李玩忠有说不完的话,如今的他是祖传第三代的川汉盆景传承人,因善长山水盆景的制作,作品立意清新、富有诗情画意,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称号。说罢,李玩忠还用一株小树苗现场制作盆景向记者演示,几经摆弄,大约10分钟,一颗“文人树”基本成型,主干瘦劲、叶枝疏朗,别有艺术味道。“做成盆景,几元钱的树苗就50元不止了。”李玩忠告诉记者,好的作品能卖上百元、千元,甚至上万元。
  通过艺术加工,花卉苗木上升为艺术品,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吸引安龙村不少种植户渐渐从花卉苗木栽培向做盆景转型。李玩忠回忆,最初包括自己家在内,全村制作盆景的一共才几户,到现在已增长至50来户,村子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盆景村。“尽管盆景制作要求高,工艺复杂,但市场需求和价值回报大,尤其在花卉苗木市场几近饱和的背景下,大家都愿意把种植的花木制作成盆景出售。”
  村民钟健是近年开始做盆景的,他表示一年能创收10万元左右。其实,安龙村像钟健这样收入水平的村民不在少数,数据显示,安龙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人均固定资产超过15万元,高于郫都平均水平。
  “互联网+”拓宽新品销售渠道
  为进一步拓宽盆景销路,近年来安龙村将便于运输的小微盆景拿到互联网上销售,积极培育和发展以小微盆景为支撑的主导产业。
  2013年,安龙村为村民搭建平台,成立了小微盆景协会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带动村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整合盆景资源,共享销售渠道,让村民更加富裕。目前,该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35户,小微盆景种植上万盆,年收入上百万元。
  据悉,依托合作社,盆景协会每周还会举行盆景技艺培训会,让村民交流盆景制作技艺,促进盆景艺术养成,并聘请专家开展免费技术培训。2014至2018年,协会开展各类栽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传帮带60余次,培训村民3000余人次,从事小微盆景生产的人员达1000余人。安龙村党总支书记梁继松告诉记者,2018年,互联网销售额约有500余万元。
  凭借盆景传承历史、苗木品种丰富等优势,去年,安龙村采取村民自愿、政府扶持等方式引导近100户农户实施庭院改造和小微盆景植入,通过项目招引,打造形成了蒙梓苑民居盆景互动展示区、精品盆景展销区,民宿文化体验区、乡村休闲度假区。“打造中国川派小微盆景第一村。”梁继松说,我们将做强盆景文化名片,让安龙村在乡村振兴中起好示范。

(来源:郫都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3-15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