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2538457156@qq.c

观音阁及周边地名历史概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南校场坝的历史记载
         
清.嘉庆《邛州直隶州志》引《旧志》曰:“邛州西百步有池塘……昔名瓮亭,今更名观雨亭,由州西北角穿城凿沟,引水连灌三池,上池即观雨亭(今瓮亭)前池,中池在治西南明杨伸花园内,下池即治南圣(文)庙前泮池(月儿塘)。明宏治间,知州董杰楷书‘临邛文脉’四字立碑。万历间,知州卢中华更立。有三桥,上桥名接仙桥,在州判公所在侧(注);下桥名天星桥,在南街往演武校场路中(注);中桥名文脉桥,在正西街(注)。谚云一脉灌三池,即此。”

       上桥(
接仙桥)在州判公所侧(注)
       按:以上所说“州判公所”指的是明弘治时期,而明弘治以前的邛崃城,
因明初朱元璋将位于今啤酒厂以北的西汉建的“公孙述城夷为平地”,之后仅以竹木栅栏围绕区域在今学道街之西、西街以北,依政路以南的一片地方。故当时的“州判公所”在今邛崃中学一带,新修的文脉堰,经过知州董杰扩建后的土城“西北角穿城凿沟”,之后“连灌三池”。
       而“在州判公所侧”的桥则名:接仙桥。

       下桥(
天星桥)在南街往演武校场路中(注)
按:此处的“演武校场”即民间俗称的南校场坝,而下桥“天星桥”位置应在小南门外的护城河上。
       据《清康熙直隶邛州志》〈城池篇〉载:(城)东南角上竖聚奎楼一座,为文风设,详载《楼院志》中,城外掘壕(护城河)卫之,城内东有小沟(指文脉堰),引活水环绕焉,规模亦壮丽矣。明末流寇破蜀,遂致残毁。
       清初设的演武校场,在乾隆时期迁往天庆寺东。为了以示区别,民间俗称为西校场坝。而原先的演武校场,民间俗称为南校场坝。但,如今少有人知晓南校场坝了。

       中桥(
文脉桥)在正西街(注)
按:中桥文脉桥位置,应在今“新牌坊街”以西约100米的西街上。文脉堰从文脉桥下流经今南岳街口时,与从经瓮亭公园“日池”溢出之水,经过八宝街后汇合,再流经:“杨伸花园池”、月池,之后经小南门护城河合南河。

         遥想当年,邛崃城中水网纵横,大小水池分布形成北斗七星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四条主街之背后尚是大片农田,城中处处古建、园林、寺庙,真乃一座田园化的城市。如今非中非西式的楼群林立,毫无特色可言!真的希望当届和后届的邛崃市政府兑现“创建天府旅游强县”(应是强市)的承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