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创新助推战略转型 ——蓬安县石孔乡着力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进入3.0时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安全生产形势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石孔乡党委、政府立足问题找出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勇于探索促创新,实现了乡、村两级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历史性的重大变革。2015年以来,他们围绕安全理念、安全发展、安全改革及工作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安全生产观念、安监业务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三大方面进行改革,初步构建起了“以村为主”的安全管理体制,实现了乡、村两级安全管理系统升级、上档,推动了安全生产由单一的政府监管向社会综合治理的战略转型,率先在全国进入到安全生产3.0时代,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三年多来的改革,全乡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均呈下降趋势。2015、2016、2017年至今均未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一般事故起数均同比下降,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综合安全生产“三零”工作目标。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抓安全生产“八·七”创新。 安全生产“八·七”创新即“八大”理论创新、“七大”实践创新。八大理论创新:一是安全生产监管“以村为主”理论。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实践,标志着我乡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重大转折,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二是乡镇安全生产“人、资、食、环、规”五要素理论。(五要素中的“人”是指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观念等,据此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安全生产重点(高危)人群,以重点人群又引申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等安全生产重要环节。其中的“食”和“环”两要素不仅包含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微观层面各环节与吃、穿、住、行等与“食”、“环”相关的安全,还包含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保护安全、食品药品安全。“规”指《安全生产村(居)规民约》,还代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家规等。“资”指安全生产所需资金和资格资质以及行业准入及许可等)。现已将这一理论作为我乡综合安全生产三大领域(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及其他安全)隐患排查的总纲,填补了农村抓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中的许多漏洞和空缺,使农村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进入系统化、科学化轨道,对我乡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是“三级”、“九型”责任新体制理论。如果说网格监管是碗,那么“三级”“九型”责任体系是碗里的饭和菜,二者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对我国“五级”行政体制皆可运用,是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的实施途径。四是安全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理论(一是综合安全体制改革要初步构建起“三级”、“九型”责任新体制,进一步落实“以村为主”的下沉驱动;二是构建乡安监业务体系革新,围绕农村安全生产“人、资、食、环、规”五要素,强化“五化”管理的重点驱动)。它标志着我乡安全生产体制改革,初步构建起了“四梁八柱”,代表着我乡安全生产管理和业务系统升级和上档,以及长远展望。五是“一责双线”理论。这一理论对党中央提出的“十三五”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具有重大意义,找到了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的实施方式和方法。目前,我乡正在实施的乡、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的“一责双线”安全制度效果较好。“一责双线”和“三级”、“九型”责任新体制理论,具有普适性价值,其一,它既可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层级,也可适用于与安全生产不同领域的其它重要领域,如廉政建设方面,脱贫攻坚方面、还有环保建设方面,如建立环保“三级”、“九型”责任新体制和“一责双线”环保制度。其二,它对于公、检、法、纪检监察、安监等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案件责任定性、定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三,对当前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六是安全生产“四结合”理论(“四结合”指抓“安全”与抓“经济”相结合,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政治稳定相结合、与生命健康相结合)。这一理论的产生,使党中央“十三五”提出的实现安全管理全方位找到了路子和实施途径。七是“七结合、七为主”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对我乡安全生产从“四面八方”进行战略重点转移,是安全生产进入新的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八是“五自”活动理论。(“五自”即自我革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这一理论的产生是安全生产走向社会化的具体运用,使我乡安全生产形成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对村(居)及居民的职能定位及要求。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七大实践成果:一是道路交通方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联合劝导点”,联合劝导点的设立,大大增加了劝导效率和劝导员的劝导信心,弥补了国家行政执法力量的严重不足。二是2015年8月在全县率先成立了驾驶员协会和率先恢复交通安全联组,随后得到了加强。三是各村制定了《安全生产村规民约》,解决了乡村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法律真空和水土不适问题。同时解决了村(居)级抓安全生产长期存在的有责无权(责任无限大,权力却没有)问题。四是实施“五化”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本质化、过程化、预控化),使各类事故逐年下降。五是在村(居)级实施了隐患排查公示整治督办,一大批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改。六是成立了村(居)级综合安全生产办事机构。2017年,我乡结合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乡、示范村创建工作,在村(居)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站,并进一步健全了食品安全协会等组织,2018年上半年,我们结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年建设,在村(居)成立了“交管室”。七是开展了“三生”(生产、生活、生命健康)帮扶服务实践活动。即对综合安全生产重点(高危)人群、精准扶贫户以及部分个体户、业主等想发家致富,但缺资金、缺技术(安全技能)以及安全设施、科技等进行帮扶服务。①确保精准扶贫户脱贫后不因安全问题而返贫,或精准扶贫户因安全问题而脱不了贫;②通过加强对重点(高危)人群量体裁衣式的重点监管,逐一落实监管和帮扶人员,做到了因户施策,精准监管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安全生产村(居)民自治活动开展。 “八.七”创新初步实现了该乡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城乡二元监管体制,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安全改革带来的红利,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春森 2018 年10月30日 [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