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28|评论: 0

[原创] 我国著名词人、书法篆刻家乔大壮先生墓重建落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7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乔大壮墓重建落成谒墓
我国著名词人、书法篆刻家乔大壮先生墓重建落成谒墓,于2019年4月5日上午10时,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金桥镇鲢鱼社区乔氏祖茔举行,缅怀先生爱国爱民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建设。
参加谒墓的单位、社会团体、各界人士,请于4月2日前与组委会联系。
联系人蒋先生 联系电话13281816511
特此公告  
乔大壮墓重建谒墓组委会
2019年3月27日
        
                                                词坛飞将乔大壮墓重建落成
一、乔大壮墓的三大要点
乔大壮是我国民国时期,在文化艺术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词人、书法篆刻家。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均有精深造诣,被词学大家唐圭璋誉为“词坛飞将”,被印学界称为“南乔北齐”,与齐白石同列入《印学史》。其诗词、行楷和篆刻,被谓之“乔翁三绝”。
第一首要壮庐墓,首要的就是感受紧揍,其牌坊虽简朴却不失古坊
                              
_DSC0047_副.jpg
乔大壮墓是指整个庐墓,包括墓碑、牌坊等。其墓有三大要点:
第一,乔大壮诗词、书法、篆刻艺术,以及当代名家名人与之相关的词章诗句、书丹墨宝等,在中国艺术界具有的地位;第二,乔大壮先生的一生,和祖父乔树枏在晚清的一生正气,祖孙二人,在中国文人中,受人敬仰的气质品格;第三,乔大壮墓设计别致,布局精巧,结构紧揍,整体中,巧妙地把印章品格与书法艺术,融入到整体建筑结构中,以简洁精妙的建筑结构,承载丰富飘逸的词章墨宝。把以往瞻仰名人庐墓,肃穆中透着压抑的格调,改进为肃穆中略带轻松明快的氛围,让人在瞻仰名人庐墓中,欣赏艺术,感受文化,敬仰名人。
乔大壮墓,其庐墓牌坊简朴却不失灵秀,其坊联碑文字精墨俊尽显大家风采。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透露出庐墓牌坊文化焕然一新的景致景观。
中国书法是人类社会的艺术魂宝,它既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更是人类高尚的视觉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因此,瞻仰乔大壮庐墓,不仅是一次敬仰乔大壮先生,更是一次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鉴赏。
二、重建乔大壮墓的目的意义
因历史原因,乔大壮庐墓被夷。多年来,乔大壮庐墓的重建,得到省市区地方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的竭力推崇,更是双流区政府部门、金桥镇镇政府和鲢鱼小区等打造乔大壮墓,挖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振兴农村战略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重建的乔大壮庐墓,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是承载和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叶,弘扬和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之一根。因此,重建乔大壮庐墓,就是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措,振兴农村战略之一役。
三、重建乔大壮墓基本情况
乔大壮,祖籍四川华阳。1895年,其祖父乔树枏,置地葬曾祖母尹太恭人于双流治西鸡市墩,今双流区金桥镇鲢鱼小区潘家沟。乔树枏于北京病故后,由乔大壮先生于1919年将其祖父葬于此;1942年,先生夫人高公涞希祖病故,葬于祖茔;1948年7月,大壮先生辞世,是年11月葬于此。1958年扩耕拓荒,乔家祖茔被夷。1983年,寻回先生骨灰罐和先生墓碑,新堆坟,后惜被盗遗失,至2018年。
随着乔大壮先生及作品受到广泛研究,乔大壮墓及祖茔的重建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本世纪以来,双流区的文史专家多次提议重建乔大壮墓,得到四川省、成都市文化界人士的推崇响应,在金桥镇镇政府及鲢鱼小区的重视和推动筹资,乔大壮先生墓及祖茔,于2019年3月得以重建,一代词人与其祖父、曾祖母及夫人,终归安土。
四、乔大壮墓
1、乔大壮与夫人合墓
乔大壮名曾劬,字大壮,生于1892年,四川华阳人。早年就读于北京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北京大学前身)专学法文,毕业后在清学部京师图书馆就业,与鲁迅同事达四年,1935年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1947年夏,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3月,乔大壮担任台大中文系主任。1948年7月3日,乔大壮自沉于苏州平门梅村桥下。当年11月,其遗骨由三子乔无竞奉回双流,葬于金桥潘家沟祖茔。
其夫人高公涞希祖,1942年安葬于此。此次重建,将乔大壮与夫人合墓。
夫人高公涞希祖,系四川泸州高家望族之闺秀,高楷之孙女,其伯祖父高树、高枏,与乔大壮祖父乔树枏为同事,高树、高枏、高楷共有九兄弟,此三人行七八九,高希祖与乔大壮凭媒议婚,先得高楷允,后遇阻力,高树为之保婚。大壮先生伉俪情笃,夫人去世后,夜夜于灵柩旁饮酒达旦,儿辈见其哀痛过甚,即租船扶柩回双流祖茔。大壮先生作《生查子》:“舵楼东逝波,鹢首西沈月。何以一心人,自此无期别。犯雾翦江来,打鼓凌晨发。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足见其情深意笃。
墓碑前文:《乔大壮先生传》潘伯鹰撰。
昔司马迁之传伯夷也以比于颜回盗跖之寿天而推本孔子之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士各从其志及其传屈原也究极原之志行卒论之曰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夫从其志则世之毁誉无自以撄其心是以韩愈阐其义而断之曰特立独行嗟乎士之通道自知亦从其好岂复有意与日月争光哉乔先生曾劬字大壮四川华阳人也乔故世家先生短身巨颅丰颐高颡眸子了然以静吐语甚徐举措秩如也幼而绝特博究经史诸子佛道稗官之书通法兰西文工书尤好者文学而最致力莫如词历官掾曹徒以文书笔札为人所称久而严之教授大学欲以业其意然谦毅敏介若不能言者更历世难弥以危逊人亦罕知其蕴焉托于酒每酩酊神意愈清间逢其会颇论道术消长史事得失人之所以自立与夫文心之微咨无不寒引之而愈深渊渊乎有味哉倭寇归降讲授于台湾感寓时事体益赢曩之所能含茹抑遏者寝假不能岁戊子七月三日预署家事既周以悉遂独游苏州其夜大雨以风举身自沉于梅村桥之下年五十七耳子无斁无遏无兢无期女无忝无疆无远其稿曰波外楼诗四卷波外乐章四卷皆手定友人为刻于成都论曰乙亥丁丑之际先生与余同官余爱其所治印溯乎古初于今日未见有过之者也既而察其为人治学不造其极则绝口不道皆如此惜哉竟从屈贾之躅矣虽然生而持此安归乎
2、乔树枏墓
乔树枏(楠):(1849~1917)字茂轩,又字损庵,系乔大壮的祖父,四川华阳人。乔树枏早负文誉,同治拔贡分发刑部,精研刑律,折狱明允。历任主事、郎中,擢御史,迁学部左丞。乔树枏一生正气。同治年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曾为清廷在山东“黄崖惨案”中错杀良民2000余人之事上奏力争平冤而蜚声朝野。光绪年间任刑部司官时,参与康、梁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害,又仗义为川人刘光第杨锐收殓而名动京师。谭嗣同狱中所留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夷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篇,也由他抄录而得以流传。1907年2月,任川汉铁路驻京总理。袁世凯窃国称帝,慕其名,拟官之,他峻拒不受伪职。入民国后,绝意时事,恒寄居北京法源寺,于1917年故。1919年,由孙乔大壮扶柩回籍,安葬于此。
墓碑前文:《学部左丞乔君墓表》马其昶 撰  姚德淳 书
学部左丞乔君丁巳春考终京师君华阳人将还葬其孤孙曾劬丐文表墓隧余尝状开县李君事李故君友也君读之曰他日亦以累子今曾劬又以请曷敢辞始君家贫甚母苦节躬执爨七岁就外傅思代母劳每晨起必析薪乃出稍长自力于学以拔贡生授小京官分刑部丙子中式乡试举人自是研精刑律三十年不离秋曹兄贾乡里母不忍独就养闲岁辄归省道远旷时日官资坐滞久之乃得并迎母兄母殁奉丧归逾年主讲少城书院总督鹿公复以商务局奏君总办当是时变法议起而两湖总督张公湖南巡抚陈公尤负时望士之言新学者皆归二公二公争招致君自助君固辞还郎署于是天子求治急骤登用新进小臣操严法以戒梗令君虑启党祸谋召张公入朝主政或尼其行不果至戊戌八月皇太后临御诛军机用事者六人而杨锐与君同舍居刘光第又陈公用君言荐之朝者也不避罪谴趋哭棺殓宣统初诏举人才时君已由主事累迁郎中擢御史学部左丞历充法政及八旗学堂监督会张公为管学大臣因偕尚书荣庆奏荐君诸被荐征至者悉诣王大臣咨询君为人练达多智略凝然雅步以先进自期待既前后受知巨公益守高节不屈醇亲王摄政选儒臣撰文进讲君所陈恒切至又屡上封事不报俄简授四川宣慰使未达遽闻国变其初为御史即追论同治时以兵夷张积中黄厓坐死千数百人积中学道君子被恶名宜湔洗事下山东巡抚格不行积中字石琴仪征贡生先是道咸闲石埭周先生星垣讲性命之学推以致用石琴与同邑李光炘晴峯皆从之游晴峯再传泰州黄葆年锡朋所谓太谷学派者也太谷者周先生字也其徒尊其所为书号太谷经石琴既以世乱聚徒众黄厓抗官府婴巨祸晴峯亦老死而黄先生后起独为大师君之友毛君庆蕃弃官从黄先生讲学苏州至是君亦往两人年辈视黄先生等也皆折节师事焉君留苏州一年还京师独栖法源寺日课诵佛号疾作家人迎之归一日呼寺僧至曰吾行矣俄而逝顾言以僧服殓年六十八君讳树枏字茂萱娶吕氏王氏一子前卒孙曾劬曾佑皆官教育部曩予闻毛君称君能断大谋后幸获交君相见语时事太息呜呼观君生死之际有以自得其亦何乐居此世也悲夫
3、尹太恭人墓
尹太恭人,为乔大壮之曾祖母,乔树枬之母。四川郫县人,1825年生,68岁去北京,于1894年4月,在北京病故,1894年12月乔树枏护柩成都,1895年10月,经介绍,乔树枬置地于双流县治西之鸡市墎,今金桥镇鲢鱼寺潘家沟,建祖茔,尹太恭人葬于此。
墓碑前文:《尹太恭人墓志铭》乔树枬撰
皇清旌表莭孝  诰封恭人乔母尹太恭人墓志
先妣太恭人尹氏郫县人徙家成都父讳邦华娶同县董氏有令德以道光五年九月辛卯生太恭人晬而丧母性仁厚谦譲年十有七归我先君赠中宪公讳成谟字义庵姓乔氏逮事舅姑舅姑之所教终身以之咸丰三年我先君叩世太恭人年二十九岁衔哀负重之死靡他后二十五年以莭孝旌扵  朝有二男三女长树森候送州同次即树枏同治十二年拔贡生光绪二年举人刑部七品小京官迁主事女之少者并殇长遆广东廉州府经厯马国钧先卒孙静寿监生泰寿曾孙曾劬曾佑以树枏官恭遇   覃恩 封宜人 晋封恭人先君之卒也我王父赠中宪公殇甫除丧王母方太恭人已衰病又五年而卒诸孤儚儚不知所成树枏尤小弱才免乳耳太恭人遭家多难殚诚尽礼义训孤子俾知自立树枏不肖弗克仰副亲志规逐利禄晨昏阙如洎迎飬来京师太恭人年已六十有八矣光绪二十年四月癸亥遭疾卒春秋七十十有二月归匶成都明年十月癸未葬扵双流县治西之虽市墎距
先君成都茶店之兆七十里而近用形家言亥山已向不孝子树枏攀号殒绝重念先妣负孝大莭功在宗祧嘉言懿行不宜无傅扵世谨以表墓之文俟诸当代知言君子而窃记生平遭际艰苦纳诸幽宫呜呼上有三光下有后土母氏之德不孝之罪永永无极男树枏谨志
4、牌坊:(牌坊正面)
坊额:高节至行——摘自潘伯鹰 联 陈明德 书(西泠印社社员)
坊联:行义清门后 文章太学师——沈尹默 联 郭强,书,(西泠印社理事)
真放 精微——
即乔大壮为徐悲鸿所刻章之字。始知真放本精微,取自苏东坡诗句:“故知真放精微”的阴文石章.悲鸿又作一幅两 只小麻雀立于枝上似互语的画送给大壮,以表谢意。苏东坡曾在《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一诗中盛赞吴道子的壁画说:“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这里,苏东坡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严格的技法训练的基础上的,只有基础扎实,不断精进,厚积薄发,方能笔无妄下,收放自如。
                                              67816bcbxadcda87a2a08&690_副本.jpg
世人徒闻其词章金石之名,高节至行,复谁知荼默终身,屈子芬芳庄子愤;
交情惟久于穷困艰危乃见,庸德玄言,能教我违离政大,酒星惨淡岁星沉。
                                              ——潘伯鹰 陈伟芳
(牌坊后面):
坊额:忠孝清门 ——梁鼎芬 联 郭强 书(西泠印社理事)
坊联:清门早著三川望,醉句时挥万象宾。——许伯建 联  陈明德 书
忠孝清门绳武志  春秋佳日读书人——梁鼎芬 联 乔大壮书
清芬 硕望——庞惊涛 书
印柱: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乔大壮为鲁迅所写,现存北京鲁迅纪念馆。
此上下联取自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 [mǐ]节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恐鹈鴂(tíju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其中,“羲和”,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是给太阳驾车的神,“弭 节”,抑制调节行车的速度。“崦嵫”,神话中的山名,相传是日落的地方。原诗句意为:我叫驾太阳车的羲和,调节行车的速度,希望太阳不要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鹈鴂”,即杜鹃鸟,爱在春末夏初鸣叫,所以杜鹃一叫,百花就凋谢了。原诗句意为:趁时光尚早,还来得及有所作为,怕的是鹈鴂提前鸣叫,使许多花草芳尽香消。
鲁迅各取原文半句,巧妙地组织成联。上联说,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点,以便做更多的工作。下联说,光阴有限,惟恐岁月易逝,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永恒的自然与短暂的人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激起有识之士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这副集句联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分秒必争、勤奋工作的可贵精神。
鲁迅的这幅对联,对于我们的启迪,就是要珍惜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_DSC0051_副本.jpg

五、牌坊额联撰联书丹人简介:   
陈伟芳:乔大壮庐墓总设计人。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四川金石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双流区文联副主席,知名文史专家,篆刻艺术家。陈伟芳研习诗、书、画、印五十年,其作品入录《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家辞典》、《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出版《陈伟芳书画篆刻艺术》,《瞿上风物——陈伟芳诗书画印作品集》、《问道槐轩——芳园典藏刘沅诗文碑帖古籍善本》、《双流历代碑记》等。
潘伯鹰:(1904-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 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着小说《人海微澜》、《隐刑》、《强魂》、《雅莹》、《残羽》和《蹇安五记》。论著有《书法杂论》、《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作品出版有《潘伯鹰行草墨迹》等。潘伯鹰是举世公认的书法名家。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沈尹默的理论著作有《谈书法》、《书法论》和《二王法书管窥》等。
           
许伯建:原名廷植,(1913—1998),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诗词学会顾问等。抗战期间,在重庆成立了著名的文学团体《饮河诗社》: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朱自清、叶圣淘、潘伯鹰、 唐圭璋等知名人士。先生书法以行草为主,讲究形神兼备,强调悟性,精于笔法,注重个性与晋唐气韵的有机结合。创作上形成了自己不激不厉、平和典雅、极富书卷气的风格。先生雅好金石,对两汉印章和周秦古玺亦深有研究。喜以钟鼎文入印,力求古趣、雅正。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老师,被授予“毓庆宫行走”。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郭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出版有《蜀派书法名家精品·郭强卷》、《郭强书法篆刻集》、《当代书法名家精品赏析·郭强书法作品》等,参与编撰《中国印学年鉴》。
陈明德: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获西泠印社首届、三届篆刻评展优秀作品奖,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1992年获四川省文艺界最高奖——首届巴蜀文艺奖。收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印学年鉴》、《当代篆刻家大辞典》。其艺术成就被多种书法专业报刊、电视台作专题介绍,书法篆刻作品多件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庞惊涛: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资深传媒人,钱钟书研究学者,出版有 《啃钱齿余录—关于钱学的五十八篇读书笔记》、《钱钟书与天府学人》等著作。
姚德淳:供职于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四川省、成都市书展。出版有《高中古诗文钢笔字帖》、《初中古诗文钢笔字帖》、《毛笔小楷字帖》、《趣味规律识字系列字帖》等。所书小楷作品《金刚经》石刻被石经寺永久收藏;小楷作品《六祖坛经》填补了该经历代无书家书写之空白,被成都文书院印行,受到佛教界、书法界好评。
   
    汪旭初(1890~1963)江苏吴县人,着名词学家,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曾任《大共和日报》总编辑、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汪旭初擅书画,与沈尹默等交厚。书法初习董其昌,继而出入颜、米,饶有古法。作篆书,喜用柔毫,圆润遒劲,似软却挺,有时也爱用篆书笔法入行楷,别有情趣                                          
唐圭璋(1901~1990),江苏南京人,着名词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年入东南大学,从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学习词曲,后专治词学。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起任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宋词三百首笺注》等。
_33.jpg
11.jpg
55.jpg
     (文图/蒋剑康2019.3.27)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