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干部压力较重,任务繁重休息少,追责增多待遇低,再加上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各类多如牛毛的督查等形式主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改革创新和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更是给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隐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并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各级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一系列“真刀真枪”的有力动作,给基层干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的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这次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与过往有很大不同,既高屋建瓴,又直击要害,基层党员干部既欣喜于松绑减负减压,又担心“新瓶装旧酒”,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整治仍停留在建个台账、填填表格、写篇报告就完事,过多检查、过度留痕等压在基层干部身上的担子依旧没有变化。 督查检查“大瘦身”应对症下药。针对于督查检查过多过滥等困扰基层干部的突出问题,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重点一是深化认识。中央好声音,下面勿跑调,此次中央“出招”,被不少基层干部看做是对“形式主义”的新战斗,要打赢这场战,关键看领导。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搞检查了就“换张皮”,以质量评价、“练兵比武”的形式,整得更起劲了,没减负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二是扭转导向。督查检查的目的是发现不足、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现在却片面的成为了考核机制、惩戒措施,成为了悬在基层干部头上的利剑。只有注重工作实绩,增强督查检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督查检查真正发挥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的作用。三是统筹安排。各类督查检查多如牛毛,集中督查和日常检查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一个单位的多个部门“轮番轰炸”的情况。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应统筹安排,设定检查次数,不设定检查时间,以此倒逼被检查对象做好日常工作,而不是流于应付。 过度留痕“大瘦身”应精准有力。工作不留痕,检查来了怎么办,这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矛盾问题。凡事要方案有报告、写信息拍照片,甚至出现加两天班补资料,一年的工作就完成了的情况。过度留痕,归根结底还是考核机制没有突出实效,滥用问责伤了基层干部。重点一是精准找准症结。形式主义的症结在哪里,哪些工作该留该取消,怎么找准工作留痕和过度留痕的平衡点,基层干部有针砭有建言有对策。以各基层部门为单位,深入全面清理过度留痕问题,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调研,看看哪些工作是“无用功”,以便集中统一研判。二是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工作干得好,全部靠资料,这种唯迎检资料好坏为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更加促进了“不注重工作实效、强调工作痕迹”的工作模式,特别应强烈抵制“刚播种就要收获”、“不播种就想收获”的考核模式。三是抵制滥用问责。一次检查不过关,就全盘否定工作成果,甚至追责问责,基层干部整怕了,心伤了,不得不走过度留痕的“老路”。问责应区分问题性质,给予相应问责是固不可少的,但是不能“一竿子打死”,让用心办事的人“躺着中枪”。同时也应给予纠错的机会,形成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有效协同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