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要“减”到点子上 切忌“雨过地皮干”
曾几何时,基层干部沦为“微信工作群奴”:随时带手机,天天群签到,QQ群、微信群,一天到晚“此群不响那群响”。基层干部的时间是个定量,大家都让“群”牵着鼻子走、被APP逼着玩“留痕”。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沉下身子、服务群众?文山会海、“留痕”成疯、考核过频……这些现状,说到底,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而已。
为了解决这些绑在基层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减负”重新成为一个“热词”,热到了基层干部的心坎上。可以说《通知》不吝于一场及时雨,然而如何让这场“雨”起到作用,不重蹈中小学生“减负”的覆辙,避免出现“雨过地皮干”,这就需要在基层减负的过程中“减”到“点子”上。
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基层减负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看怎么做。减负不能只是一阵风,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只是纸上来纸上去,口号喊得震天响、工作起来轻飘飘,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只有痛下决心、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下真功夫,才能让减负成为的“硬杠杠”。
天下之事,以实则治,文则不治。基层减负必须从细处着手、往实处里做。基层减负就是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就要真正在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报表、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台账这些顽疾上“下猛药”,要迎着痛点和难点而上、奔着希望和期待而去。不能贪大求快、虎头蛇尾,只有凭最笨的办法,下实在的气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日积月累,才能让减负落到实处。
天下之事,不难立法,难于行法。《通知》的印发,给了基层减负“划”了一个“硬道道”,规矩有了,更要有执行规矩的魄力。对于那些在执行上充当庸官、懒官、糊涂官、混事官的人,必须坚决把问责的“板子”打下去,打对地方、打在痛处,才能让人疼、催人醒。决不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板子”打得“痛”、打的“实”,才能将 “问责压力”变为“干事动力”,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