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发表新年号为“ 令和 ”( Rei Wa )。
日本内阁秘书长菅义伟今天在首相府召开记者会发布以上新年号。“令和”取自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万叶集 》中的“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
《 万叶集 》共20卷,收录诗歌4500余首,经过多人多次编辑而成。“ 令和 ”寓意为秩序和和谐。日本选择新年号遵循5大标准:代表国家和人民的积极理想;由两个日文汉字构成;易读易写;不曾被用作年号或者天皇的谥号;并不是常用的词或习语。
从公元645年“ 大化 ”到“ 平成 ”总计 247个 年号中,能确认的出处全部来自中国古典著作。
日皇明仁4月30日退位,这是日本时隔200年有日皇在生前退位,
皇太子德仁将于5月1日即位。
日本皇太子德仁2月23日过59岁生日,过两个月即将继承王位的德仁发表生日感言,承诺要遵循其父宽容与和平的风范。
日本天皇明仁定4月30日退位,隔天5月1日,德仁登基。这将是日本近200年来首见在世天皇让位。
德仁在生日前夕记者会上说:“ 想到即将来临的责任,我深感肃然。我必将为民祈祷,时刻心怀子民,与民同甘共苦,就如我的父母那样。”
他强调,他继位后将延续其父重视的和平与宽容传统,但也要顺应时代,为皇室开创新风。
德仁1989年被立为皇太子,按照传统,他必须等到其父皇去世后才登基。然而,明仁2016年8月宣布要在世退位,理由是他年事已高,健康又欠佳,恐怕难以履行责任。今年85岁的明仁曾做过心脏手术,也接受过前列腺癌治疗。
日本政府拟在4月1日为新皇发表新年号。有消息说,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就为此事与德仁进行了特别会晤。日本战后禁止天皇参政,虽然并未取消首相上奏朝事的惯例,但这一会晤引起关注。有报道透露,安倍向德仁报告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份将访问东京,即德仁登基之后,特朗普将是他接见的第一个外国元首。
共同社针对即将落幕的平成时代进行电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人认为平成是“ 好时代 ”,给了积极评价。
调查今年2月至3月间展开,受访对象有3000人。
其他结果显示,关于女性的地位,认为“几乎没有提高”及“还不充分”的受访者总计达86%。
共同社报道说,平成时代经济停滞、发生多次大灾害,然而是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似乎可以说很多人对日常生活感到一定的满足。
日本作为唯一一个沿用年号的国家,平成这三十年对于日本人而言,就是一个划分的时代,社会近日也扬起一片怀缅之情,对于他们爱戴的明仁天皇也感不舍。
这三十年,正好是日本的平成时代,企业从一开始乘着昭和景气,雄霸海外市场,到今天普遍面临着严峻的产业挑战。大和民族团结打造的经济神话,是否已经在平成步入垂暮?
自二战结束之后,日本虽是战败国,但在美苏两极冷战阵营的归边下,日本在战后初期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加上日本政府引导的重工、能源生产,造就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及伊奘诺景气,这些亦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昭和记忆。此时日本企业及产业的扩张规模,在世界一时无两。
神武景气:指1954年至57年的经济发展高潮,得益于战后复兴的工业投资。
岩户景气:指1958年至61年,此时期奠定日本经济神话的基础,大量企业生产汽车、家电,倾销海外。
伊奘诺景气:指1965年到70年的连续五年经济增长期。日本中产阶级膨胀,私家车、冷气机、彩色电视机普及,此时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直至平成年代(始于1989年1月8日),日本经济一度进入前所未有的泡沫经济高峰期,全国为之激情,当时国民甚至寄有日本不动产价格“不会倒”的幻想。但随后在1990至92年间,股票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陆续爆破,土地、房屋、资产价格急跌,从此定调了往后三十年“平成迷失时代”的经济低气压景况。
“ 日本制造 ”是高品质与声誉的代表,由新干线铁路技术,到每家每户都有的白色家电,都是昭和时期高技术产业的杰作,至今仍是日本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经历半世纪的昭和景气,平成时代可以说是日本高速经济发展后遗症的展现时期。日本企业经营的特点,在于强调稳定的企业组织及人事管理制度,譬如战后企业多数实行的“终身雇用制”,雇员长年忠于一间公司,随着年资而加薪、升职,直至退休为止。但实行终身雇用制,对一间企业的财政开支带来很大负担。员工流动缓慢,但工资不断上涨,故企业聘请职工的成本只升不跌。终身雇用制稳定企业架构,间接造就制造业繁庶及近半世纪的经济奇迹。
很多人称这三十年是日本“失去了的一代”。
平成时代横跨两个世纪。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世界产生前所未有的全球集成,资讯、劳动力、资金的流动很容易被全球化链条所牵动。不过,日本有一个根深柢固的传统,就是经常怀着“岛国”心态。他们认为,岛国的居民不需要经常与外界接触,所以他们很“排外”。日本传统大企业相当排斥海外员工──这亦是平成年间日本缺乏优秀劳动力的主因──因此这三十年的经济,好像没什么进步过。
不过,观望“后平成年代”的日本产业发展,潘文慧相信,日本软文化的持续输出会是新路。日本动画(Anime)、漫画(Comics)与游戏(Games)(ACG)等软文化实力仍然很强,深受海外支持者拥戴。此时的日本文化产业,几乎像昭和时期的百货业般兴盛。
很难实际估计,未来哪一种产业可以让日本持续发展经济,但日本首先要保持传统文化内核,才能使整个国家继续向前行。要知道,过去能够造就大和经济奇迹的,就是依赖着日本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平成年间出现好几次天灾,包括东日本大地震,其实都刺激了日本人重拾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包括现在日本人经常掛在嘴边的“现代武士道精神”。
如果日本失却这些传统价值,跟西方文化一模一样,没有自己独特之处,那就不能向前发展。“虽说全球化,但你总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不然就好像香港的商场般一式一样,没有个人特色了。”
“平成”这两个字,本就是整个时代的最贴切形容词──“平平稳稳地成长”。
“天皇明仁以前提过,希望平成这个时代是‘平和的时代’。现在看回来,他也做到了……日本算是安稳地渡过这三十年了。”
来自2000多年前的中国年号制度仍在21世纪的日本以具有日本特色的表现形式延续,也可算得是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观,从中也可窥见日本文化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森岛通夫写了一本书,题为《 日本为什么成功 》,将日本的成功归结为“ 日本思想道德 + 西方科学技术 ”。大多数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不难发现,包括语言在内,“ 舶来品 ”和“ 土特产 ”的共存,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
日本文化的这一特征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 本土 ”的年号与“ 舶来 ”的公元纪年并行的纪年方式。年号虽然也是从中国“ 舶来 ”的,但落地日本至今已1000多年,年号的制定、使用和改换早已深深染上日本特色。而年号之所以在日本沿用至今,似乎也能说明,日本文化不仅本土与外来并行,而且也是传统与现代融合。
历史上的“ 东亚秩序 ”主要由两方面内容构成,一是“ 册封体制 ”,二是“ 朝贡贸易 ”。例如,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国王是由中国皇帝册封的。国王的正室也只能称“ 妃 ”,不能称“ 后 ”。另一方面,朝鲜长期和中国保持朝贡贸易关系。朝贡贸易的关键是“ 朝贡 ”而非“ 贸易 ”,强调的是两者的政治关系。
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不同。除了日本室町幕府初代将军足利尊氏,曾接受明成祖朱棣册封“ 日本国国王 ”并接受印玺外,日本统治者从未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16世纪末,明朝万历皇帝也曾欲“ 册封 ”丰臣秀吉为“ 日本国国王 ”,遣使臣送去册封诏书。另外,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中日之间历时约一个世纪的“ 勘合贸易 ”,也并不属于“ 朝贡贸易 ”。
但是,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则是不争事实。“汉字文化圈”有四大要素:一是汉字,二是儒教,三是佛教,四是律令制。
日本自创的文字曰“ 假名 ”,“ 假 ”意为“ 借 ”,“ 名 ”意为“ 字 ”。“ 假名 ”是相对于“ 真名 ”即汉字而言的。日本的儒教传自中国,但正如日本著名学者梅棹忠夫所言,“日本的儒教和原来的儒教有天壤之别”。日本的佛教传自中国。但正如美国学者 克雷格( A.M.Craig )所言,“佛教并没有作为一种完全形成的体系进入日本。佛教在中国的不断变化,作为一股股潮流,对日本构成持续不断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佛教一有新的宗派形成,随后就被传至日本。然而,日本奈良时代形成了奉鉴真为始祖的律宗等“ 南都六宗 ”。平安时代形成了以空海为始祖的真言宗和以最澄为始祖的天台宗。也就是说,传自中国的佛教,开始在日本有了自己的宗祖。镰仓时代,日本兴起了包括独创而非传自中国的日莲宗和净土真宗等五个宗。
不难发现,所有中国文化要素传到日本,都会“ 变异 ”。律令制传到日本,最明显的嬗变,就是日本不仅没有吸收作为律令制两大要素的科举制和宦官制,而且日本天皇没有“ 改朝 ”,只有“ 换代 ”。即便换代,也和中国迥然有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