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对于工作千头万绪的基层干部,更是一场“及时雨”,但要真正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长期以来,基层被各级督导检查验收弄的不堪重负,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取得工作实效,让基层干部与群众深受其害,基层各级党组织都力图改变这一现状,但“谁来减”,“怎么减”问题却因缺乏具体措施和依据而寸步难行。而《通知》的出台正是针对这一时弊的一剂良药,从多个方面给出具体方法为破解“谁来减”,“怎么减”问题提供了遵循。 要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 《通知》明确规定:要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党中央坚持举旗定向,以上率下,立下“军令状”,画好“施工图”,各级党组织应以此为参照、为标杆,层层履行相应责任,确保党中央的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 要着力解决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 《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基层干部每天面临着上级交办的事无巨细的具体工作,一味的检查考核、过度留痕非但不能推动工作还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丧失工作动力与热情。上级部门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控制检查次数,在具体检查中,也应该以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的评价来考核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而不是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 要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 《通知》要求:要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以来,问责过度过滥现象屡见报端:如某地几名干部因未及时接听巡视组电话被给予党纪处分;再如某地教师假期自费聚餐,被纪委通报批评。这些问责案例经舆论放大后,非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弹,损害党的形象。问责只是手段,推动工作才是目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将问责建立在事实、依据、程序等都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之上,严格遵守“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坚决防止问责过多过滥、畸轻畸重、悖情悖理等问题,为干事创业者加油鼓劲。 时代呼唤作为,梦想撑起担当。相信在党中央指引下,在“基层减负年”活动中,基层干部必将轻装上阵、继续前行,以更大担当更大作为为建国70周年华诞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