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堵与疏" 忙于文山会海,无暇顾及实际工作;疲于应付上级考核,顾不上学习充电;没有真招实举,却追求表面功夫的滴水不漏……凡此种种,都是形式主义在机关单位中的现实表现。 形式主义是“四风”问题的集中体现,不仅危害了我们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还打击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积极性。而层层压力传导、事事对上负责的基层组织也就成了形式主义的“重灾区”。当“基层减负年”到来的时候,基层干部职工最为欢欣鼓舞:终于可以不要事事讲形式,时时讲形式了。似乎杜绝形式主义,就是不讲形式。 但笔者却认为,这种想法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错误的,还有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危害。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凡内容必有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形式反应并反作用于内容。所谓杜绝形式主义,不是不讲形式,恰恰相反,就是要在事情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和调整我们的形式,以期找到事情最有效的形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根据工作具体实际,恰到好处地做好“形式”工作。一是完全无需留痕的日常工作,可以完全不用留痕;二是利用好“留痕”,一方面是为单位各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重要方面、难点要点做好各种必要形式的记录,作为单位工作开展的必要依据,这是我们从事工作的必然要求,保存资料、留下档案是我们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必然包含的题中之意;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利用记录,为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服务。 可见,为基层松绑减负,是个堵疏结合的过程,只有做好平衡,才能达到既为基层减负,又能做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