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25|评论: 3

也说道佐地名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说道佐地名的由来
                                                                                        凡丁
       由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以及平叛张献忠之战乱,造成道佐地方乃至邛崃、成都、四川的大片土地人烟绝迹。虽然战乱之后,道佐有商姓人氏返回原籍,但那是极个别的现象,而绝大多数是来自省外各地的移民,他们不知道初来咋到的道佐地方地名,更弄不清楚此处地名形成的历史,于是依据自己对落籍地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建筑遣存,甚至草木竹石的特征观察认识,浮想中还掺杂一点思乡情节,于是产生出新而丰富的各色地名。
       比如:挖断山、寨子山、娄子山、寨沟、河沟、消水沟、干溪沟、燕子沟、石笋、官顶子山、枇杷山、方岩岗、石卡子、大干岩、小干岩、瓦窑凼、吃水凼、紫柏树、大柏树、桃子弯、大林头、青冈林、华棲槽、勃勃(薄薄)洼、篁桶洼、秧草坪、茅草坪、瓦渣(子)坪、安基坪、望乡台、砖桥、高桥寺、鼎锅寺、“倒坐庙”等。
       其中:“勃勃洼”是因为这片洼地长有许多薄荷,便用家乡发音“勃勃”命名;“簧桶洼”是这处洼地似簧桶;“秧草坪”、“茅草坪”是因荒芜后各自长着秧草、芧草;“瓦渣坪”指废墟;“砖桥”是因为它是用砖砌的;“高桥寺”是因为这座寺庙的下边有一道高高的桥;“鼎锅寺”是因为有一尊神像顶着或拿着一件形状像鼎锅一样的法器或容器;“倒坐庙”则是观察者认为:该庙建的方位不对……如此而已!
       类似的地名命名现象,在邛崃地方非常普遍,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地名流传开来后,原先的不少有历史内涵的地名,便快速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自然无从也毋须纠正。
       当然,也有一些寺庙名称是沿自旧名,可能是它们位于深山,或者未遭兵燹,或者保存状况较好,庙名有碑碣牌匾可考,有些庙子则因为其它史籍有记载(如十方堂的铁祖祠、金牛庵、竹叶寺……因与道佐无关不枚举),或小说引用过,名气很大,比如道佐的小西天寺、净凤寺。
       其中“小西天”古寺始建不晚于唐代。据传当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从成都大慈寺出发,经过固驿的“白马庙”、道佐的“小西天寺”,回程时还在今大邑县西北的“晒经台”上晒过经书。明代人吴承恩将这些地名和情节传说收编融入《西游记》中经广泛流传,才使这类特殊地名得以保存下来。

       关于道佐庙
       其实,已故清朝遗老——邛崃人谭光前老先生(学道街人,民国时期邛崃警察局局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便考证过“道佐”地名的由来,他作的《临邛风物赋》其中就有:“处道佐隋,引出道佐地名由来”之句,并且在赋后面加注“处道佐隋”的典故,大意是:“道佐庙”祭祀的是隋代开国功臣杨素。杨素,字“处道”,是辅佐隋朝的功臣,故得名:处道佐庙,简称道佐。该考证,与夹关王老师认为“道佐庙建于隋代”相吻合。
       谭光前老先生的《临邛风物赋》在早期的《文史资料》中应该可以查得,笔者见到的是油印小册子,未留心保存。
       不过现经过网络搜索“杨素”条,获得的资料与谭老先生“处道佐隋”注一致: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因其帮助杨广(隋炀帝)成为太子。杨广继位后,杨素又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累官司徒,封楚国公。
       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去世。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又:《道德经》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是说战争会带来灾难。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同时,国内的一些地方,也有相同的道佐庙和道佐地名。

       故笔者认为:今之道佐乡名称,沿自隋代始建的道佐庙。
                                                                                                                         2019/4/4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探讨道佐乡名
                                                                                        凡丁
       今日开始整理我的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当整理到2013-12-15订稿的〈试说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邛崃码头的打造〉中“道佐码头”一节时,发现原先有一段关于道佐乡名的记述
(可在已发过的《邛崃地名历史集》中查得到现引用原稿内容供读者参考:

       基本情况:
       原道佐乡志载:“道佐场形成于清雍正年间,因场上有文武二庙,正门均面向后山,人称“倒座庙”,后取其谐音,改场名为道佐,于民国29年建乡。”
       又:
       另据谭光前先生《临邛风物赋》记:“处道佐隋,公封越国。乐羊安魏,贤赖文侯。”
       其注释为:“处道隋大臣,姓杨名素字处道。因辅佐隋朝有功,封越国公,隋代人祭祀杨素,因建‘道佐文庙’,由此引出道佐乡名。”
       ……
       个人认为
       隋代所建的“道佐文庙”即今称的“道佐庙”,而“倒座庙”才是“道佐庙”的谐音。其“道佐”一词出自“处道佐隋”典故,并进行了简化。
       隋代所建的“道佐武庙”,则祭祀的是“安魏”的乐羊子。
       注:
       谭光前先生(190?-198?)临邛镇学道街人,民国时期曾任邛崃警察局局长,其《临邛风物赋》约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内容涉及一些邛崃历史、景观、物产和地名。早期的《邛崃文史资料》可能有登载,我看到的是用“钢板刻腊纸”的油墨印本,可能是谭老先生赠与家父的,找到后将照片附后。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羊安魏,贤赖文侯”典故:
       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欲征服中山国,大臣翟璜推荐乐羊为统帅。其时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国任一名将军,魏文侯用人不疑,任命乐羊为大将,乐羊为了国家利益而领命。
       为了减少战斗伤亡,乐羊采用围而不攻的战术。中山国王下令抓捕乐舒,以迫使乐羊退军,乐羊不为所动,中山国王于是下令将乐舒杀死做成肉汤,并派使者送与乐羊,欲激怒乐羊速战。乐羊为了完成国家使命,不动声色地将肉汤喝下,之后继续围而不攻,不久后中山国粮尽,乐羊一战而将中山国灭亡。
       而此场战争的获胜,与魏文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胸怀分不开。

       隋代人崇敬乐羊为国的精神,建“武庙”祀之。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9-10-26 13:49
再次探讨道佐乡名
      ...

       更正:
     “隋代所建的‘道佐武庙’,则祭祀的是‘安魏’的乐羊子。”中的“乐羊子”应为:乐羊。查:乐羊为战国人,乐羊子是汉代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