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10|评论: 10

[风土人情] 周恩来总理的书法值得深入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恩来总理的书法值得深入研究

人一旦在某些方面过于特殊,
就容易被标签化,
其他的侧面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掩盖,
例如周恩来。
一提起这三个字人们就会与
“人民的好总理”“开国领袖”
等显赫字眼对号入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对于周恩来的书法,
书法界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好在近些年,
也有收录周恩来书法诗歌的部分著作,
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其在政治之外的另一面。
周恩来题字的“参考消息”、“中国海关”
对于周恩来的书法,其实大家都不陌生。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人民邮政”“中国民航”“中国海关”
等题字,比比皆是。
只是因为常见,又没有明确的落款,
大家往往没有把“书法艺术”
与“周恩来”联系在一起。
周恩来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周恩来书法的发展历程,
他在学子书法探索时期,
刚俊挺健、秀外慧中;
中年的书风形成时期,
藏而不露、浑朴凝重;
晚年的书法造极时期,
已是敛放自如、雄俊伟茂,神完气足。
为“世界知识”题词
周恩来书法最动人的地方,
就是自然天趣;
这是他的人格和才情的流露。
用笔非楷非行非草,亦楷亦行亦草,
完全是自家的书风,是心灵的迹象。
周恩来自作诗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
是处在帝国主义相继侵略中国
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
周恩来的父亲曾到绍兴学习做师爷。
担任知县的祖父去世后,家境衰败。
在周恩来半岁时,
为了慰藉病危的小叔贻淦和婶母,
由祖父母做主,
其父母将他过继给贻淦夫妇。
此后称嗣母为娘,
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则称干爹干娘。
闻鸡起舞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嗣母陈氏由于出于书香门第,
精通诗文,通晓事理。
视周恩来为命根子,
教他识字、写字、背诵诗文,详述历史,
周恩来“终日听之不倦”。
周恩来在这知书达理的家庭环境里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录李白诗
12岁时周恩来到东北铁岭、沈阳上学,
他的生活和思想有了关键的转变。
他从邹容的《革命军》一书
及《盛京时报》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仅对家庭尽义务,还要对国家尽责任。
于是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
“读书是为了什么?”
他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
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前,
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
“愿相会与中华腾飞世界时”,
落款为:“弟翔宇临别预言”。
从这幅题词中
可以看出一个19岁热血青年的鸿鹄之志。
给郭思宁的赠言
一个大大的愿字,
加上一句话中的大小、行楷区别错落,
跌宕起伏,
彰显着他自出机杼的书法审美追求。
这其中,能够看到二王的痕迹,
但魏碑的影响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经过青年时期的刚健挺拔之后,
周恩来的书风逐渐走向含蓄内敛,
少了锋芒,但是越发厚重扎实。
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士题词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题字“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
作为抗日队伍的皖南新四军9千余人,
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
在叶挺、项英率领下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
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
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
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题皖南事变
针对这一事变,周恩来义愤填膺,写下: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字里行间,饱满愤怒与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封给蒋介石写的信,
小楷字显得认真严谨:
周恩来的书法,一直在探索变化,
如同面对一个崭新的中国,
需不断的自我学习与改革创新,
他的书法作品
也是呈现出不一样的求索、变化与风貌,
无不体现着老人饱满的心境、胸怀。
有向宋庆龄致敬的风格,彰显友好情怀:
致宋庆龄的信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写给夫人邓颖超时,
一句“超”一句“来”,
如同夫妻间甜蜜私语,
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给邓颖超的信
解放后的新中国,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各方面的建设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
身为中国总理的周恩来,
自然经历着非常人的辛苦。
大量的题词、批文、信笺、报告、写作……
呈现出周总理的艰苦卓绝与智慧点滴。
为芝英女士作
为新闻日报题词
为鲁迅纪念馆题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到了周恩来的中晚年,
手迹愈发老辣,
无论题词还是批文,多数是柔和多肉,
但是内含骨力,柔中带刚,
应该说风格基本落成,
也是老人心迹的归处之表征。
希望正大,前途光明
上世纪九十年代,
外交官、书法家潘新明先生,
率先提出了对周恩来书法的研究,
相继编著了《周恩来手迹大字典》
《周恩来墨迹》《周恩来楷书字帖》等作品,
所收作品是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
作文手迹中选取的,
从中能够感觉到坚实的书法功底,
以及浓浓的碑味儿。
《周恩来楷书字帖》中的选字
从“为中华之崛起”,到“南昌起义”,
再到“十里长街送总理”,
周恩来的一生,
在语文课本、历史课本中频繁隐现。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其字写其心,
也仅仅是对其本人一个微小的体现,
但仅此一点,已放耀后世。
为广播事业创建二十五周年题词
附:周恩来其他书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