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30|评论: 0

高义奎:漫说弹花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说弹花匠   
高义奎
走进火井高场老街“河北街”,有时会听到一种闻所未闻、奇妙悦耳的声音阵阵飘来,循声而去,一间古老的铺面出现在眼前。这悦耳之声,正是从这家不起眼的店铺中传出。走近一看,有一个中年汉子正弓着背在弹棉花。只见他一手掌着一张大弓,大弓在他面前摊开的棉花里来回游动,一手挥着木槌,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敲击着大弓上的弓弦,不断发出“卟、卟、嘡……卟、卟、卟、嘡、嘡……”的悦耳之声。随着这时而沉闷,时而清脆的声音,大弓下的棉花被阵阵弹起,渐渐变得松泡了。这就是本地独特而古老的弹花匠正在弹棉花,制作棉絮。
火井的弹花匠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听髦耋老人讲,1949年解放以前,火井山里的穷人,一般盖的都是棕毯,只有富裕人家才能享受棉絮铺盖。那时,本地没有弹花匠,偶尔有外地跑摊的弹花匠来,也只在有钱人家弹棉花做棉絮,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留踪影。解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间或有外地弹花匠来到火井,走乡窜户做手艺,弹棉花,制作棉絮。六十年代初,有四川射洪县人,弹花匠张宗贤师傅来火井弹棉花,后来,经人介绍,便在火井大林店安家落户,也带来了土法弹棉花的手艺。先后跟他学手艺的有高清和、张国全、高清安、高美清等人。
其时,火井高场桂花街的曹盛贤(生于1948年),亦拜四川乐至县来的弹花匠蒲汉云为师学艺。1966年,18岁的曹盛贤跟着蒲师傅外出做手艺,断断续续,先后跑了七八年,从本县的油榨、宝林,到雅安市、石棉县、渡口(今之攀枝花市)等地,沿途走乡窜户,辗转南北,吃百家饭,走千家门,非常辛苦。那年月正逢“文化大革命”,到处乱纷纷。至今难忘的是,有一年,他们在雅安正遇到造反派大搞“武斗”,走不了路,连过年都没能回家。最幸运的是有一年在石棉县弹棉花,那里的石棉矿很大,有无数工人家庭需要做棉絮,活路硬是做不赢。矿领导同意师徒二人在工人伙食团搭伙,晚上就免费住在大礼堂房间里。他们和矿上的关系处得很好,矿上的广播员还通过广播,主动为其作宣传,招徕生意。真是方便极了。最终,师徒二人满载而归。
那时不兴身份证,出远门都要本公社开的路条(通行证明),走出邛崃县还要县上出具的路条才行。当时是集体化,弹花匠属于“五匠人员”,外出做手艺必须向集体(生产队)交钱才行。据曹盛贤师傅讲,他外出弹棉花,每年要向生产队交300元钱(那时的3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生产队便给他记工分2400分。当时,每个劳动日(通常以10 分算一个劳动日)值8分钱。到年终决算,有时还要倒补生产队的钱。
1967年,在火井大林店安家的张宗贤师傅带着徒弟张国华等人,到凉山州甘洛县弹棉花。那时,该地正在修建“成昆铁路”,住有一千多铁路工人,要弹棉絮的人很多。他们很受广大工人欢迎,生意很不错。当时,他们就在铁路伙食团搭伙,很方便。几个人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确也挣了不少钱。
1969年,火井大林店的弹花匠张国华在高场黄环忠家(河北街218号)租铺子弹棉花,生意很好。1970年,邛崃西门外弹棉花的集体组织“三花社”来火井高场老街姜平凡家(河北街248号)租铺面摆摊弹棉花,曾先后派来的师傅有黄家贤、谭玉珍(女)、张兰英(女)等。1979年,张国学在姜平凡家租铺子摆摊弹棉花。那时,16岁的姜平凡(生于1963年)便开始跟张国学学弹棉花的手艺了。
1982年,年青的姜平凡就自己独立在家开设弹花铺。刚开始没有地方买棉花,他就找邛崃西门外“三花社”的熟人,在那里购回棉花等原料,弹棉絮卖。当时,买棉花还要用“棉花票”,他却不收棉花票也卖棉絮,因此生意很好。同时也搞来料加工,挣取加工费。随着岁月的推移,姜平凡的手艺越来越精,生意也越来越好,渐渐远近闻名了。
2009年9月5 日,成都电视台播出了该台记者此前专程来火井拍摄的专题片——《火井古镇》。其内容重点介绍了火井的“世界第一井”、“海屋”等奇特景观。其中,有古街上的传统手工作坊土法弹棉花、绞棕绳、缝棕毯……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精彩纷呈,一段段诙谐的解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身临其境,令人跃跃欲试。看!土法弹棉花古老而新鲜。那位衣着时髦的年青女记者,在姜平凡师傅的指导下,背“弓”执“棰”,亲身体验弹棉花。她那生硬、失度而可笑的动作,引得围观的人们,爆发出阵阵酣畅的笑声。这欢笑之声不绝于耳,回荡街坊,使小店充满欢乐的气氛。
2010年7月的一天,正逢赶高场。这天,轻风徐徐,阳光灿烂,赶场的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常。时近中午时分,一个约莫20多岁,穿着时髦的女郎,带着一老一少、长相特殊的女士,来到姜平凡师傅的弹花铺子前。据那位时髦女郎(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位翻译)介绍,她带来的特殊女士是法国来的祖、孙二人。其祖母已82岁高龄,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手中拿着高级摄影机;孙女才20岁,尚带些稚气。孙女陪伴祖母到中国观光旅游,现住在高何镇楠木溪“静池山庄”。据说,这位法国老太婆来头不小,她是拍摄纪录片的专家。在22年前的1990年,曾专程来成都熊猫基地,拍摄中国大熊猫纪录片而轰动世界。今天特地慕名而来,欣赏中国古老的手工弹棉花技艺,在认真观看了弹棉花后,还专门购了一床4斤重的棉絮以作纪念。法国客人非常高兴,临别时,还特邀姜师傅一家合影留念。姜师傅为今天有幸接待了法国客人而欣喜,围观的人们也都投以钦羡和赞许的目光。随后,法国客人又在斜对门一家杂货店买了一个“油壶子”(一种造型奇特古老的民间照明灯具)才满意而去。
一、弹棉花的工具有:
1、弹弓:象长弓一样,约有五尺多长的木制工具,是弹棉花的主要工具。
2、弹线:绷于弹弓上的弦线。最早是用割成长条的牛皮做的“皮线”,也叫“牛筋”,产地是广东潮州。后来是用生丝做的叫“丝线”,产地是四川安县。火井弹花匠所用的弹线是在成都春熙路商场购买的。
3、棒槌:敲击弹线用的木槌。由于棒槌有力敲击弹线所产生的强烈震颤而弹泡棉花,反复敲击,便使原来成团的皮棉逐渐变得松泡,最终做成棉絮。
4、背杆:稍微弯曲的细长木条,用腰带固定在腰间,从后背伸到头前,用来悬挂弹弓的装置。
5、腰带:固定背杆的宽带子。
6、架子;四周密布竹钉,根据用户需要可放大缩小,用作铺棉絮、布网线的木头架子。
7、线竿:用来布网线的,象钓鱼竿一样的小竹竿。
8、熨板:专门用来压实棉絮的圆形木板,直径约一尺五寸,厚度有两寸多。这种“熨盘”须用的白果、皂桷树横切而成,既沉重光滑,又不挂棉花。
二、弹棉絮用的原料:
1、棉花:也叫“皮棉”。有新棉花,也有用旧棉絮翻新的,甚至有用旧衣破布,经过机器粉碎后制作棉絮的。
2、网线:网在棉絮表面的细棉线。
到外地弹棉花,情况比较复杂,一般都是走乡窜户,没有固定的地点。如遇有的主人不仁不义,待弹花匠刻薄,则有个别弹花匠便找借口多收钱,或暗中作怪报复,如在棉絮中间弄虚作假包“糖心”,做“伸足烂”等。因为是走乡窜户,做完活路走人,之后主人发现,也无可奈何。有戏说此类弹花匠的顺口溜:“加宽要添线,添线要加钱,几捞几捞赶上架,十天半月伸足烂。”所谓“伸足烂”者,是使用时间不长,棉絮就被蹬烂了。
现在,火井高场弹棉花的有姜平凡(河北街248号)、曹盛贤(桂花街15号)、彭洪年(康庄路154号)等。一般的价格是,来料加工棉絮,每床收取加工费40元;买成品棉絮以每斤20元计费,外收加工费每床40元。如果做的棉絮规格超大,则要增收加工费10元不等。
今天,制作棉絮大都采用先进的机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很难看到象姜平凡这样古老的手工弹花匠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