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政策,从2018年1月份的公示,到同年5月份的正式出台,再到不久后4月15日的即将落地实施,电动车新国标曾经看似“充裕”的过渡期马上就要结束:未来会发生什么?消费者会接受新标准体系下的产品吗?还会有企业被淘汰吗?经销商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随着倒计时的临近,整个行业充满着焦躁、迷茫、纠结、惶恐以及一丝小小的期待,可谓是百味杂陈。围绕着新国标落地背景下的行业发展话题,小瓶你好总结了以下观点: 1、 虽有阵痛,但电瓶车产业终究合法化了 电动车头一次设置了资质准入门槛,从去年至今,已有上百家不合格的企业被淘汰,行业企业数量急剧下降。其实在国标出台之前电动车行业就已经进入到了调整洗牌的阶段,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新国标的出台,从理论上是在加速这个进程。电动车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迅猛发展,享受了人口红利,滋生了一大堆良莠不齐的企业,整个行业用混乱形容丝毫不为过。这就需要一股不可阻挡的外力去冲破,新国标的出台是很有必要的。 2、 体制更加完全,回归产业本质 由于之前的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电瓶车进入了畸形的发展模式,大打价格战。不少企业迫于无奈只能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从而获得价格方面的优势,这无异于将电瓶车行业带入一滩浑水。新国标的出台,从技术层面对电动车生产制造设置底线标准,从“价格战”到“技术战”,将敦促着行业回归工业制造的本质与初心。 3、 挑战孕育机遇,唯有直面面对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从国家到地方都已经做好了标准落地的准备,国家权威部门发声,多个地方陆续出台电动车管理政策,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国标的出台,不仅将淘汰大量不达标的企业,释放大量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重新创造出更佳的电动车营商环境,推动行业告别过去的低端无序竞争,进而向高端化、正规化产业发展,对有志于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