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为加快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惠民政策,但这些惠民政策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走了样,由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祟,出现精准扶贫领域问题。最近中央纪委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持续通报曝光,内容逐步调整聚焦,既彰显了驰而不息、执纪必严的坚定决心和精准定位、忠实履职的使命担当,也一再释放出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的强烈信号。 扭住主体责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病灶之所以难以根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各村(社区)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把责任扛起来,清醒地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有一定共性,也有本地区、部门、行业的个性,必须立足具体实际,要从具体人具体事抓起,通过精准、有效的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整治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住具体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坚持抓常抓长。保持政治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抓出习惯、化风成俗。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与干部约谈、纪律审查有机结合,与巡视巡察、民生监督融会贯通,强监督、抓典型、严处理、勤曝光,持续形成震慑。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赢得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必须通过作风建设保驾护航,好作风才能保证好工作,好效果。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更多精力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为脱贫攻坚决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