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09|评论: 0

[散文随笔] 第53处订正——部编版三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53处订正——部编版三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明
    笔者从2011学年起对此处提出质疑——到今年第8个学年才得以订正——编者“坚守”7个学年了;若从本册教材2003学年第1版起计,则加注之缺失达15个学年之久。久乎哉?不久也?
    更重要的是,此处若不是部编版会作出更改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原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7学年三年级上册36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现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三年级下册35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浅析
    一、原版人教版之错

    “九月九日”应注指农历却缺失,因而学生大多不知它是什么历法的月日。更因为大多学生只知公历不知农历,以致他们会以为这“九月九日”也是公历。
    或曰,阿拉伯数字表某月某日是公历,汉字数字表某月某日就是农历,这是惯例。
    答曰,非也。十月一日国庆节是农历吗?三八妇女节,非要说成38妇女节才是公历?五一劳动节,51劳动节?五四运动、六一儿童节等呢?——八月十五中秋节例外。
    反倒没注什么历的多默认为公历,这才是惯例。
    如同“公元前”(或“前”)与“公元”,什么都没注则多默认为后者。
    尽管会有部分学生在未加注的情况下也知“九月九日”指农历,但教学须面向全体。
    尽管未加注可由教师解释补救,但教材本身加注岂不更好——起码无一遗漏。
   
    二、现版部编版之改

    加注“指农历”,且“九日”说成“初九”,是农历才有的说法。
    范例不一而足。见本册34页注释:
   
    注释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本来,说“初一”而不说“一日”,就颇具农历色彩,但还是要再“农历”一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