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记(228)】2019年5月16日,星期四,阴转晴
据村主任范浩义讲,今年给我们柏梓村下达了电商销售额125万元的目标任务。是的,你没有看错,是125万元的交易额度,用作他们年终总结中成绩的数据之一。我们仿佛总是在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每回又仿佛在浑浑噩噩中完成得很圆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通俗地讲,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卖东西。
可是,谁又知道农村电子商务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和柏梓村一样,绝大多数的贫困户趁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村上都搭建了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一间屋子的墙上贴满了电商宣传画报,一架组合式货柜上摆满了“土特产”,一根网线连接着一台电脑,一套无人会操作的软件多数村庄都没有安装,就构成了乡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部。只是这些商品呢?基本上都是从镇上商店里购买的,且与空洞的电脑内存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各种记录表册倒是一应俱全,随时恭候迎检。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根据已有理论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大量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数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更新和普及,特别是乡镇一级网络传输线路不畅,出现信息传播断层现象,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现象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这一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伴之出现了农产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接驳与营销的新问题,以现有的农村现状来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好的。
二是农民电子商务运用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目前,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意识并不强烈。近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虽然各地区都相应地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并开通了宽带,配上了电脑,但是不少农民由于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和习惯性偏差,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内容模糊不清,从而最终降低了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经济的助推器,在农村商务服务模式和服务主体上积极创新,但总的来说还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处理、收集、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不足,信息的分析、汇总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偏低;二是信息管理缺位现象严重,各地区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差,重复建设严重,甚至对所收集、传播的农业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
四是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被开发,并且基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甚至在部分地区,不仅人才缺乏,还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