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这意味着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底前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进度又提前了一个月。 携号转网,即“号码携带”,是指用户在不换手机号码的前提下,更换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工信部推进这项举措,是为了让三大运营商充分竞争,给用户带来便利。此前,用户转网必须换手机号,而在“手机号绑定一切”的时代,换手机号意味着银行卡、微信号、邮箱、所有的APP都要重新绑定,这项工作十分耗时耗力,多数用户为了“保号”而放弃转网,这导致三大运营商各自地盘相对稳固,改善服务、降低资费的动力不足。 其实,携号转网这个事,不是今年才有的,而是早在8年前就已提出。但是,真正成功转网的用户,少之又少。其中主要的原因,一是转网手续繁琐,有用户曾在网上吐槽,花了四天时间,跑了三趟营业厅才成功转网。二是运营商不积极,设置种种障碍增加转网难度。尤其是第二条原因,直接导致想转网的用户放弃想法。 对于此类现象,今年3月,工信部发文要求,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携号转网准备工作时,同时强调“严查擅自增加办理条件等行为”。这些动作,显然就是针对上述的原因。 只是,当扫清这些携号转网的障碍之后,真的会有很多人转网吗?我的理解,也许,携号转网这件事,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正如我们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一样,我可以不换,但不能让我没得选。难道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