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景,我们记住了一些山;因为岁月,我们又忘记了一些山。对于地处邛崃西部最边缘也是成都西部最边缘的镇西山,你又了解多少呢?我只想告诉你们的是:它不只是一座山!
镇西山:邛崃人最该仰望的山
原载《新邛崃》2019.春季刊
文/温雨
一
在成都市域内,到成都市中心直线距离最远的是什么地方?是镇西山。1993年,当时的《成都晚报》发起的“成都边缘行”活动,始发点就是镇西山顶。据传,西蜀大将姜维当年就在这里驻军。
我一直无法考证,是哪位文化人给镇西山起了这么虎虎生威的名字。
镇西山地处邛崃高何与芦山接壤地带。山不高,海拔不超过1700米,算不上雄伟,与南部突兀而起的天台后山、北面高耸入云的邛崃最高峰玉林山相比,均相形见绌。三山夹峙,围成了一个长型口袋状的河谷地带,形成了当今高何王家、高兴、靖口三个自然村。在邛芦路未开通前,这里算得上绝对的死角。
但相对弱小的镇西山在三座大山中却脱颖而出,独霸“川西第一屏障”的美名。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这里历来是天府之国与蛮夷之邦的重要分界线,如1939年,当时民国政府划分四川省与西康省(注:1955年撤消)分界线时就充分考虑地理与历史因素,以此山顶划分两省之界。二是望东背西的朝向。镇西山像一个和平的勇士,将身体前后突出,活生生地横亘在分界线上,用前后两面盾牌阻挡两个不同民族间的矛尖对碰。千百年来,硝烟已散,和平永存。
凭这两点,镇西山配得上这一美名。
二
作为屏障的镇西山,却有着极具人性的一面。虽是高山,由于不及夹峙两旁的天台山、玉林山雄壮,便自然在峡谷中留下一个相对矮小的丫口,成就了盘山蜿蜒小道翻山而过,也成就了南丝绸之路一条重要岔道的美誉。
在遥远的年代,邛崃一部分进藏物资就是沿水口、火井、高何,再翻越镇西山最终入藏的。如今,昔日的南丝路早已湮灭在无边的灌木从中,藏着无数马蹄印窝子的盘山石板路,早已成为野兽们追逐游戏的天堂。
颇具“袍哥”身份的外爷在世时就曾给我大谈解放前他在这条道上的生意经。解放前,高何到处种植鸦片(有证可查规模高达1700亩)。他便山这边山那边地倒腾鸦片和天麻,修起了三层高的木式高大茶楼。每天吸鸦片的、推牌九的,三教九流高朋满座,成就了外爷一生所谓的最大荣耀。只是解放前发生了一场火灾,茶楼化为灰烬,加之解放后的禁毒运动,外爷捡回了一条命,却又成为穷光蛋一个。外爷说,他一生中翻越镇西山的次数,数也数不清。有一次,被岁月混沌的他给我唱起了翻山时马队唱的山歌,歌词记不清了,但却充满了悲凉。这是无数南丝路上赶马人的沧桑。
而在母亲的谈话里,翻越镇西山却成为她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因家中火灾,仅十一二岁的母亲独自翻山到芦山亲戚家求助。年少的母亲没有大灾大难的伤感,也不觉路途遥远,小姑娘一个跟在一群背夫后面,蹦蹦跳跳。在她周围,鸭儿花正开得灿烂,画眉在枝头跳舞,这是一次美妙而勇敢的旅行。如今居住在高何的年迈母亲还常常对着镇西山的方向出神,不由让我想起她的那句话:“在高何人眼里,镇西山是一座山吗?”
三
镇西山是一座山,是一座带给邛崃红色基因的山。在邛崃人眼中,它就是一座丰碑。
1935年9月,红四方面军由阿坝挥师南下,10月到达天(全)、芦(山)、宝(兴)地区,然后兵分三路,进入邛崃。其中一路,由芦山太平场出发,越镇西山,于11月6日到达高兴。次年2月,红军战略转移出邛崃,963名邛崃儿女随军北上。其中,高何多达403人。
镇西山虽有通山小路,但易守难攻。国民党军队为什么不选择在此驻军?史料未有记载。但仔细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从地理位置看,镇西山下的高何是一狭长地带,交通极其不便,不宜规模化驻军;二是国民党军也不想将自己装进口袋。当时红军三路进军邛崃,夹关、天台等地已不保,红军如经大川翻南宝山入火井、油榨一带,国民党军势必四面楚歌。另外,从大形势看,当时红军意图南下,红军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纵队主力部队,分兵两路,一路占领太平场、宝盛场进入邛崃、雅安县境;一路向南挺进,主攻芦山县城,并迅速危急雅安、名山等地。此时国民党主动放弃邛崃西部狭长山区而重兵布局名山百丈关成为必然。特殊的战略形势,让镇西山这一天堑在红军进入时却变得有名无实。
……
太阳出来红艳艳,阿妹今日多喜欢,
要问阿妹笑啥子,哥呀,红旗插上镇西山。
红军开进镇西山,沿途撒下红传单,
一张传单一把火,崃山处处红满天
……
镇西山顶搭歌台,男女老少一起来,
山歌唱出心里话,句句欢唱苏维埃。
……
作为川西屏障的镇西山在红军进入时居然没有硝烟,甚至一枪没放,这在现在想来也是难以理解的事。1979年,高何等11个镇乡成为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并一直享受着革命老区的政策福祉。青山依旧,红歌在耳,红色邛崃的称谓背后,镇西山居功至伟。
镇西山有眼,它知道,这是人民的军队。
四
在我这土生土长的高何人看来,镇西山与山下高兴村的南宋石塔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这座建于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的高塔静静伫立在镇西山下,遥望着镇西山的丫口,佛光映照,与“镇西”之名不谋而合。
古碑记载,修塔为 “阻螟蝗叠生”,“以压妖风”。专家认为,此“邪”是“地火”。但笔者认为另一层含义应是山那边蛮夷之族的“杀气”,只是为了边界修好古碑撰文者不好明说罢了。石塔寺古称“勑賜大悲院”,说明此寺是由皇帝下诏修建的,很明显带有官方的意图。官方能出银两修建,不用猜测,“保证边界和平”也就是“镇西”的意图肯定是第一位的。
于是,在我眼里,镇西山与南宋石塔就是一对兄妹。我甚至大胆推断镇西山之名就源于南宋官方的表述。用一个虎虎生威的山名和一座虎虎生威的镇关宝塔一劳永逸地保障天府之国西部的永世太平——这是官方的意愿,也是劳苦大众的意愿。
是的,镇西山是和平之山,南宋石塔是和平之塔。于是,我们不难从另一角度理解为什么历史会选择镇西山敞开怀抱让红军这支人民军队兵不血刃地踏进天府的地盘,为什么历史会选择南宋石塔下的大悲寺成为红军南下救死扶伤的战地医院。鏖战天车坡,决战百丈关……有多少红军战士在石塔下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又有多少红军战士从这里重返战场,或缠着绷带,或拄着拐,最终从镇西山的古驿道上转移。镇西山上的那条驿道啊,他们来时的情景清清楚楚,11月的山顶寒意袭人,风景美不胜收。离开的次年2月,山顶有着积雪,雪中的鸭儿花依然挺直她扇形而美丽的身子。他们这一来一去,让这段南丝路从此烙上长征之路的标签。我想,那一天,是上世纪镇西山最冷的一天,也是大悲寺最悲壮的一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可知,“千山”之中,有镇西山的身影,也有古石塔的陪伴?
五
邛崃有史记载以来最大的工程是什么,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玉溪河工程。
历史又一次选择了镇西山。
作为玉溪河工程引水隧洞的一号工程,镇西引水隧洞今天看来有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危险。隧洞进口在镇西山西麓,紧靠玉溪河大坝左侧,出口在镇西山东麓,全长4836米,洞高4.1米,宽3.6米。它只有两个工作面,要通过三大断层带,裂隙水多,空气稀薄,瓦斯重。水从洞里四面八方向外喷涌,如瀑布、水柱,半小时可以淹到洞子下部,成为长河。打风钻、放炮、砌边墙、出渣运输都很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无防水装备,全靠人力去克服。风钻工只穿一条裤衩,赤膊上阵。水从头顶冲下来,犹如暴雨,淋得人睁不开眼,几分钟就得换一次班。人员轮换休息,风钻不停,一个班往往要轮换多次。民工们没有一个不是满身泥泞,个个都变成了泥人。
更可怕的是,高浓度瓦斯和经常性发生塌方给施工造成巨大困难。为降低瓦斯浓度,用鼓风机!鼓风机风力不足怎么办?采用喷水,高频次换班,甚至用扇子扇、用衣服甩的最原始办法。即使如此,施工进度还是缓慢,7个民兵营参战, 从开始施工至1971年底,主洞进尺仅389米,月进尺仅64.8米。隧洞工程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当时有领导认为在预定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还打赌,如果完成,“手板心”煎鱼给民工吃。
镇西山真的是不可越的天堑吗?不是!党员先锋队的旗炽亮出来,红军长征口号再次喊起。1972年隧道进尺1165米, 1973年全年掘进2022米。1974年,连续发生大塌方,施工更加艰巨。即使如此,隧洞的建设者们硬是凭着那么一股拼命苦干的精神,历时4年,终于在1974年8月实现了隧洞的全部贯通,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据悉,玉溪河工程共死亡45人,伤残417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该隧道修建塌方造成的。
镇西山引水隧道是邛崃的红旗渠。这是镇西山上的第二座丰碑。
六
当邛崃又一次将重大转折与镇西山叠加在一起时,我知道,这座山邛崃人必须仰望了。
2012年4月20日,芦山大地震。除高何靖口村部分房屋倒塌外,与芦山一山之隔的邛崃市总体安全。这是什么山?镇西山!在高何民间有一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说法:要不是重重的镇西山压在中间减弱了地震波,邛崃特别是高何天台一带将肯定受损严重。我不想评论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因为在他们眼里,镇西山是受南宋石塔佛光庇佑的神山啊。
4月21日和22日,交通管制的邛芦路镇西山段,无数的解放军长途跋涉翻越大山进入芦山境内救灾,长长的队伍蔚为壮观。这条路在遥远的年代是马帮和背夫们的苦命驿道,87年前,是工农红军南下壮志未酬的革命理想之路,40年前又是数万人战天斗地的豪迈之路,如今它又成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之路。
镇西山,注定是不一样的山。
因这场地震重建,邛崃广袤的山区改头换面,获得新生。从南路的夹关、临济到天台,从西路的水口到火井、高何,乡村别墅群雨后春笋般林立,灾后重建中高起点的新农村规划、道路规划、产业规划成为这些革命老区第二轮最大的政策福祉。邛崃山区变了,变得春光灿烂,美不胜收。
但镇西山还是静静地矗立在角落,幸福地看着这一切。虽然,许多人将它遗忘了。
七
搜索镇西山,最近的报道是2017年10月邛芦路“芦山·镇西山公路隧道工程”打通的消息。这条隧道,因为发现瓦斯的原因,用了诸多现代化的掘洞设备前前后后建设三年才完成,对比想想玉溪河镇西山引水隧道,过去在几乎全靠人工挖掘的条件下仅仅四年就贯通,不由得令人感叹过去用生命创下的奇迹。因为新修的公路隧洞,现在,从芦山县城20分钟就可进入邛崃境内,“翻越”镇西山只需3分钟。
但镇西山的盘山公路更加沉寂了。原山上的村民大都迁到了山下的安置小区。没有了打扰,镇西山上野生的夹竹林越发茂密,鸭儿花在路两边没有约束地蔓延,多年未见的画眉又跳跃在枝头。在周边天台山、南宝山声名远播的背景下,镇西山突然又无声无息地融入邛崃山脉中,不舍不弃的,有湮灭在林间的古驿道,以及玉溪河引水隧道里的滚滚水流。
我还会去拜谒镇西山。这是心灵的仰望,与风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