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36|评论: 0

吴俊凯:文脉巷,临邛人失落的文化期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脉巷,临邛人失落的文化期许
         口吴俊凯

                                      一

    临卭古城,千百年来,在历史的沧桑演进中,留存了一些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比如似龟状的城市轮廓,比如易学、冶铁、陶器、书院、八景,比如文庙和它的一些礼数,比如教堂和它的一些唱诗,比如钟楼和它的几度迁移,当然,也包括一些书籍、传说、风情、习俗,如是等等,是它们一起把临邛古城述说得具体而独特,是它们解说了儒释道等文化在临邛的纷纷呈呈,也是它们延续发展了临邛人古往今来的一些审美追寻。这些符号在历变迁中尽力负载着临卭人的一些文化期许,尽管这些期许伴随了失落、失望,然而它始终是一份永恒的记忆。

                                       二

    譬如,文脉巷似乎就是这种期许中,太有跨度、太有厚度、太有情愁的期许。它长久地流滴在临邛的文化记忆之中。我多次听过一些长者谈及这一风流之地。他们在矜持中饱含了一些遗恨,在遗恨中夹杂了太多的伤感,在伤感中又附带了不少的期望。有时,我想,这是一条怎样的里弄?怎么会让那么的临邛人一再念及?我知道,窄窄的小巷出过诗人,出过官宦,有他们曾经辉煌的旧居,也有过一些关乎他们的传说。这令我想到苏州的园林,北京的四合院,南京的秦淮河。它们都是伴了一些文化遗存而风流至今的。我想,文脉巷在临邛人心思间一再永恒,莫非理应差不多如此?
    文脉巷的出现与存在,也许最大的因由,应该与文脉堰有关。而永脉堰的出现,离不了古代驳杂的文化因素,毕竟,历史的发展是缓慢的,人类的进步是逐渐的,有过唯心的寻索,有过妄想的执著。从鬼谷子而袁天罡,而刘伯温,以及诸多堪舆高人,莫不在玄机中附会,莫不在抽象中玄说。所以,于文脉堰,或许也得玄一玄了。其实,在认可和批判中不断进步,才是真正的唯物论,才是有意义的否定和张扬。

                                           三

    古人遇事有讲究。文脉堰的出现,大约离不了风水理论的影响。它的出现了却了多代临邛文化人的内心期盼与等待。
    而文脉堰起始于何时?已经不可考据,《直隶邛州志》载,文脉堰是明代出现的,这应该不属于根源之记,但即使始于明代,也已经是久远的往事了。史书言,文脉堰一脉灌三池,这是事实。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为何一脉之下,有其三池呢?细想,并非偶然为之,而是有意为之。风水论中有其一说,曰金线吊葫芦,此风水观念,言之吉祥,或文或仕。金线者文脉堰也,葫芦者三池也。此后,又演绎了一砚灌三池之说,再后来,又用一门三进土以附会之。这让文脉堰有了一点传奇。
    这里我们不能仅以唯心之论而贬之,而应读出临邛人的一份心境,一份心愿,它是一次次家乡情怀的浓烈闪现,何况,这些旧事都产生于文化相对蒙昧的时期。因此,文脉堰绕城生趣,就不单单与风水相关了,就不单单储存了"水绕怀抱“的一些审美追求了。我们可以由此想象,文脉堰的小桥上,有过多少文化人顾盼的眼神?他们伫立桥上,望落日余晖,谈古城沧桑,指鹤山暮霭,听南河渔唱。春起情涌,秋来愁绵。

                                     四

    如果我们远离了风水理论,从人与自然的一度纠结来审查,这又免不了牵出天人合一的古老理论。中国文化一经成形,便在天人合一的征途沉浸不醒,总在天意人意间反复追问,反复设诘,反复感应。这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人与自然难分难舍的民族心理结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改革着自然,重塑着生存环境,因此,为临邛古城引得一弯曲水,生风生气,便有些必然,文脉堰或许由此而现身,也说之不定。也许古临邛人还固执地坚信,水乃城市血液,血脉畅畅,城市便运和气平。刘禹锡曾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深意许许,又有谁知?
    并且自古而来,几多文人,不曾忘去曲水流觞之事。每每春阳煦煦,每每秋起风鸣,每每月悬城头,他们往往兴起,往往趣来,往往杂想,取杯托盏,寄情于水,讨吉要祥,祛邪送鬼。如像王羲之当年,会稽城外,小溪边上,群贤毕至,酣畅淋漓,沐阳而歌,搓风揉情。这种吉老的文化盛事,历来难灭。因此,文脉堰之始出,应该始于文化的种种情怀而已。

                                   五

    儒家主张作为、进取,人生要风生水起。一座城池不可静得似道。大儒朱熹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种哲理性的人生主张,就是要人们于人生奋斗不止,永汲乳汁,生命常青。城池也要活水,在声声慢响中,让城池灵性起来,生气起来。一种充满生气,钟灵毓秀的城市格局,是让人钟情与难以忘怀的。这是否是文脉堰出现的又一个理由呢?
我不得而知。

                                 六

    文脉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城头,前些日子,有一批文化带着炽热的情怀,在曾经流淌着涓涓溪流的路径上徘徊、打探,以期获得些许信讯,以期整理出文脉堰的一些往事。但时间无情,消失的文脉堰的确消失了,不留几声叮咚的声响慰籍这群追寻者焦急的心灵。但令人心慰的是,他们把文脉堰流出的文脉巷,进行了一次集体造访,包括散落于巷庭院,包括没有影子的往事,都一一进行了情感记忆。让这些珍藏于小巷的人文事件,重新走进今天临卭人的心里,让文脉巷这份厚重的文化符号再次叩击我们的灵魂,让古城再来一番充满风情的注释。
    其实,文脉巷,就是临邛古城重要的血脉之一,它既然依附于古城,就应该随古城而永恒。今天,我们再次关注这条血脉古巷,实际上,也就关注了这座千年古城。如果我漠然于古巷,漠然于古城,当我们再次言及临邛古城的时候,我们情置何处,根厝哪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脉巷就是临邛的一处根,就是临邛的一处重要根须。

                                      七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我站在文脉巷口,望进巷里。小巷深深,夜色下,模糊不清,所有的庭院都在月色下美得模棱几可。我想聆听一下巷头堰里存在的历史回音,似乎也格外隐约而依稀。甚至,连杨伸的步音,吴江吟诵,也些微缈然。心境淡然于失落,期许失意于期许之间。

    我悻悻离开了小巷,但我一直在想,不知后来的日子,文脉巷会否有些新的故事?
                                             
     2019,6,4于临邛土园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