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42|评论: 4

凡丁: 我对如何让10后参与到川剧振兴中的看法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6-1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如何让10后参与到川剧振兴中的看法:

     6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期《非遗公开课》节目,其中之一即昆剧非遗传承人侯少奎讲昆剧从当初濒临失传的困境中走出情形。
       侯少奎先生讲: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昆剧,明代开始便流行大江南北,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之后逐渐衰落,到解放初时零落到全国没有一家专门演出的剧团,只是在个别京剧团中保留一些昆剧节目,在京剧舞台上由京剧演员兼演的地步。
       但是,当1956年他看过一场昆剧节目《十五贯》后不由感叹道:“如此好的剧种和艺术,不能让它自生自灭啊!”(大意)之后周恩来总理迅速落实指示,在他的关怀下,1957年成立了北方昆剧院,并且在国家经济当时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周恩来特批28两黄金用于制作金线,请苏州绣工绣制一大批文官戏服——蟒袍,武官戏服——靠子。当首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昆剧由此得以发扬,虽经文革动乱,如今仍与京剧一样成为国粹传承至今,由于舞台上不断出现新一代演员,观众席上不乏年青观众。
       当前,地方戏种的邛崃川剧(包括其它非遗文化)演员与观众都明显青黄不接,到了“人在戏在,人去艺亡”,再不振兴则快速消失的危急关头。
       但是,当今中央领导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弘扬和传承,比如修地方志和地名录……而中央电视台出现的一系列电视节目如:《中国影像方志》、《记住乡愁》、《国家宝藏》、《国宝档案》、《我有传家宝》和《地理中国》等节目,无不体现媒体对响应国家号召,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落实。故我认为,在社会和经济环境大好的当下,要振兴邛崃的川剧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光靠呼吁或喊口号无济于事,因为当今邛崃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可能存在年龄上的认识代差,对川剧(包括其它非遗文化遗产川剧)如何振兴和传承,不一定能出台具体的方案,故我又认为:先生你可拿出具体方案的书面报告,比如将川剧常识和一些节目、情节的讲座,轮流进入中小学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同时物色苗子办班培训,逐渐推上舞台,同时媒体也进行强化宣传,这是川剧和其它剧种在国内的普遍做法。
       我想,假如有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案,当申报至邛崃有关部门时,所有职能部门领导人,也会像当年周总理执行指示一样,重视这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川剧在邛崃振兴工作的。
       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本市财政、宣传、文教、甚至人大、政协等多部门的支持,需要邛崃市政府的协调才能完成!但这是每一个当代人的己任!


       说明:我是业外人,邛崃剧社人士是否做过以上工作我没有调查过,敬请原谅,仅以此表达我对川剧振兴工作的支持。
                                                                                                                                 
                                                                                                                                     2019/6/11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6-1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的正是,相关部门一要继续抓好川剧进学校进校园这个活动,先上10后们不讨厌看川剧,这个阶段可以多上一点灯戏、弹戏类的喜剧折子戏;二是继续打好川剧圣人康芷林这张牌,建立培训基地,不仅培养戏剧苗子,而且还要对场面进行培养(现在场面上的多是50-60岁的人,曲牌那么的多 ,不要老师父带根本打不好),像双流、彭州有学校就是搞,专业人员利用课外辅导教练;三是切实加大对川剧的政策资金投入,不要空喊口号,来点实际的,吸引更多的老中青少人来看,再让专业人员在戏前介绍剧情,促进对川剧表演的认知

发表于 2019-6-1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还可以找一个地方,增加玩友的次数,通过打玩友把唱念坐打一并进行煅炼

发表于 2019-6-12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abcdefg杨荥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625645-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谈谈川剧的危机与前途

绵阳日报 2019-06-09 07:30□刘大军(绵阳)

川剧、川菜、川酒是四川人引以为豪的几大文化标志。在当代语境中,入蜀者不看川剧、不品川菜、不饮川酒,等于白来四川。

当前经济腾飞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川菜已经跃升八大菜系的前列,川菜馆已然花开神州大地乃至全球。川酒更是在全国白酒行业独占鳌头,不仅为亿万饮者带来了热情和欢愉,也给各地GDP添加了沉甸甸的分量。然而,川剧呢?20世纪90年代以降,风靡川渝和云贵部分地区的川剧演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除了零零星星的民营剧团尚在断断续续上演七拼八凑的传统戏;硕果仅存的国有、集体所有川剧院团大多以排演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或政府项目补贴的“调演戏”,宣示着川剧的存在;央视戏曲频道偶尔播放一点川剧片段,就会令蜀中媒体兴奋莫名;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只有川剧变脸、吐火绝技展示或戏歌演唱可资炫耀了。川剧成了面临濒危、亟需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项目。悲乎哉!

人们不禁要问:有着几百年历史,曾被誉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川剧到底怎么了?

近年来,中央相继推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戏曲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了政府投入,京剧和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多个地方戏曲乘势而上,在弘扬传统、人才培养、剧本创作、舞台创新、坚持演出等方面都有不俗的业绩,传统戏常演常新,新编历史剧通古贯今,新创作剧目紧扣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

早在川剧蓬勃兴盛的1983年,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时至今日,川剧却是每况愈下,愈益式微了。

川剧界不少同仁,把川剧的衰败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归咎于古老的川剧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归咎于互联网的普及分流了观众,却很少从川剧生存的环境和川剧自身找原因。同在一片蓝天下,京剧和众多的地方剧种何以勃勃兴焉,唯独川剧岌岌可危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是川剧演出的载体大幅度减少,从业队伍日益萎缩。尽管振兴川剧的认识很超前,口号很响亮,但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倒是在紧接着的整顿文艺表演团体的行政命令下,一大批川剧专业院团被压缩精简掉了,前些年,又以发展文化产业之名,把传播传统文化的川剧院团推向了市场。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全省有川剧团126个,如今有艺术创新传承能力、能够坚持演出的成建制的川剧院团不足20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载体,何来川剧!

剧团砍掉后,年富力强的专业艺术人才或提前退休,或转岗改行,或自主择业,或投身民营剧团谋生;仅存的川剧团体编、导、演人员严重老化,行当严重不齐,囿于体制壁垒,新生力量进不来,青少年自愿学习川剧者更是凤毛麟角。其次是演出场所不断减少。

过去,绝大多数川剧演出团体都有自己的剧场,这些剧场大多建在城市中心地段,剧场里整日响彻着川剧铿锵的锣鼓声。在城市迅猛扩张的浪潮中,剧场所在的黄金口岸的土地呈几何级数升值,拆剧场建商厦势不可挡。剧团要演川剧,请到新盖的高大上的剧院、会堂去吧。可那里高额的场租、水电、宣传和服务费用,你卖的那几个戏票钱够支付么?再者,在多元文化齐头并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川剧观众锐减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除了少量钟情于川剧的老年人,中青年人很少去看川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川剧之花怎么开放?

究其原因,川剧的颓势也与自身的保守自恋、不思变革息息相关。审视川剧的发展史,川剧的形成就是一个以四川本土的民间灯戏、方言俚曲、打击乐为基础,融合江南昆腔、徽剧皮黄、弋阳高腔、陕西秦腔众家所长,开放包容的过程。从民间土台到科社戏楼,川剧就此成型,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川人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无数年沧桑岁月过去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波涌浪翻,人们的审美观念、娱乐方式发生了几多改变,一代一代的川剧从业人员的艺术思维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里不能自拔。稍有变革,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被业内骂为“野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梅用轻音乐和舞蹈编导《红梅赠君家》,曾遭到全川“老天牌”的围攻。习惯于老打老唱,习惯于一成不变的程式套子。也曾编导上演了一些历史、现实生活题材的现代戏以完成调演任务,但未突破话剧加唱的窠臼,在体现川剧特色、进行艺术创新等方面下的功夫很不够,演一个丢一个,没有一个保留剧目。

就传统戏来说,曾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数百个剧目的川剧,现在经常上演的剧目不足一百个。传统唱腔曲牌和演唱方法难以传承,谈何声腔流派,谈何剧种特色。帮腔和音乐伴奏更是缺乏韵律和色彩,体现不出剧种特色,难以给人审美的愉悦,怎能吸引观众?

时移世易,万众争看川剧的景象已是往昔的记忆。川剧这个“非遗”项目,若能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社会热心关爱下,通过有志于川剧艺术的仁人志士有效地保护,有力地传承,在保持剧种特色上创新发展,这朵植根于巴蜀大地的民族文化奇葩就能焕发出生机,绽放出异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发表于 2019-6-1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川剧也应该感谢互联网和手机,适应新的传播手段,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都是在这些平台上让世人所知。现在的中青年生活工作压力大、比较忙,去剧场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能上网看看视频,快速地查找剧情介绍,都是在为川剧的推广服务。我也主要是通过视频来了解川剧的。      相声一度也是濒临灭绝,各大师的相继离去,后继又乏人,有点名气的相声演员不是去演小品,就是改行当主持人。郭德纲们的走红最初也是得力于网络的爆发式传播,各大卫视又锦上添花,权威媒体的公信力让他们火得是一塌糊涂。如果只靠他们的小剧场那个小圈子的话,很难想象有现在的影响力。郭德纲说的相声也主要传统相声的形式,并不是主流圈子所演的那些新样式。
      正如“四川人123”老师所说,川剧要进校园,要让孩子们有接触川剧的机会,先从喜剧性强的灯戏和弹戏入手,吸引他们,高中生的话,高腔和胡琴戏应该也听得懂了,有计划地推广川剧。至于是否喜欢,各有所爱,能有半数孩子看得懂川剧,就算达到目标了,毕竟现在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是多元的。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政府、教育、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学校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定期开展活动,川剧会成为学校的特色,也会是邛崃的一张名片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邛人一个 发表于 2019-6-12 11:14
我觉得川剧也应该感谢互联网和手机,适应新的传播手段,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都是在这些平台上让世人所知 ...

建议实在可行川剧应该在改革中生存和发展。

发表于 2019-6-1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9-6-12 11:54
建议实在可行川剧应该在改革中生存和发展。

      感谢大石老师的支持。      
      现在有种不好的观念,也就是前面老师说的“缺乏文化自信”。推广英语和普通话的过程中,边缘化了地方方言,给人以“方言老土”的心理暗示,顺带也把川剧这些地方艺术也边缘化了。英语、普通话应该大力推广,便于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世界上的物种要多元化,我们的地球才生机勃勃,语言和艺术的多元化,人类的生活才多姿多彩,也许会有自然的变异和消亡,但不能人为地去破坏它的发展生态。从学校艺术节目来看,歌和舞比较多,特别是外国舞已经泛滥成灾,外国友人想来看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哪怕是个民族舞都不太好找。表演相声和话剧的节目还有几个,川剧则是几乎没有,从效果来看,那些说唱和劲舞,底下观众反应平平,也许是学生些都司空见惯,没有亮点和新颖性,而话剧节目中哪怕加了一丁点邛崃方言,那个笑果都是十分地明显。
      前几年有新闻报道,有个人在生活中常常穿汉服,周围的人一个个地把他当成了怪物,今年穿汉服却成了年轻男女的时尚。今天看起来可能是穷途末路,说不定哪天就是红红火火。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