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909|评论: 22

[转帖] 近六成县级财政困难,房地产税成“救命稻草”?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6-1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代财经APP记者 柳军

  

  近日,河南省为兰考县、滑县等110个产粮大县拨付财政奖励资金33.9亿元,以缓解财政困难。

  兰考县财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9亿元,不过,2019年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达到48.28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只靠本级财政收入,2019年兰考县财政支出缺口将达到26.79亿元。

  滑县的财政也不乐观。滑县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县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接近10.7亿元,但当年支出则达到58.34亿元。

  兰考、滑县财政困难的现象,只是中国县级财政的一个缩影。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由于受经济下行和区域发展分化影响,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而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一花等人研究,全国约有60%左右的县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增大。

  增支减收,陷入死循环

  实际上,县级财政困难的问题由来已久。

  “县级财政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刚性支出有增无减。

  据财政部驻山东专员办一处处长刘忠庆撰文指出,以某区为例,2017年该区要落实的义务教育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各类民生政策多达75项,支出总额达到7.23亿元。这其中,需要区级财政配套资金3.38亿元,占到46.7%;相比之下,中央、省、市资金仅占53.3%,这一数据较该区上缴上级税收收入的比重低了31.4个百分点。

  刘忠庆还指出,与2007年相比,该区民生政策增加3项,支出总额增加5.86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增加2.7亿元,高达46.6%,民生支出增量比税收增量高出31.6个百分点。

  基层财政的支出不止这些,1999年以来,中央曾多次出台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政策,而据李一花等人撰文指出,中国公务员的配置比例,从地方分级次看,省、市、县分别占比12%、14%和74%,这也意味着,庞大的行政人员的支出成本主要压在县级财政身上。

  对县级财政而言,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却在不断减少。

  业内普遍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移,县级政府需要将75%的增值税和100%的消费税上交中央财政,税收增长部分还需要按1∶0.3的比例由中央拿多数;最终,地方则只剩下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以及教育附加等税基窄小、税源分散的税种,这使得地方财力增长缺乏稳固的支撑点。

  不仅如此,多年来中央推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也使得地方财政进一步吃紧。例如,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使得地方财力进一步减少;2016年5月全面推行的“营改增”使得营业税这一地方主体税种消失,虽然“营改增”后增加了增值税的地方留存比例,但对工业、制造业欠发达的县域来说,政策红利有限,地方财力进一步遭受冲击。

  此外,2017年中央推出小微企业的纳税起征点由30万元调高至50万元的政策后,陇南市财政局在一份财政运行困难情况汇报文件中指出,由于该市9县区中,绝大多数为零售、批发、餐饮等小微企业,因此,该项政策叠加“营改增”效应后,该市税收流失额度在3亿元以上。

  陇南市财政局上述文件还指出,由于中央加大环保安监执法力度,当地工业企业关停严重,2017年工业经济对当地财政的贡献跌至历史最低点。因此,文件指出,该市9县区中至少有8个将无法完成当年的财政收入目标。

  “基层财政困难时,会通过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缓解。”林江告诉时代财经,但不论中央财政还是省级财政的资金都有限,转移支付既要鼓励发达地区,又要兜底欠发达地区,因此转移支付的规模不可能不断扩大,这导致的结果是,即便地方有了转移支付,但在逐年攀升的刚性支出下,财政依然困难。

  林江还强调,现实中,地方政府一旦对财政转移支付产生依赖,就没有动力去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若基层财政收入增加了,或者自给自足了,也就意味着上级的转移支付就会减少,这导致许多基层政府宁愿保持贫困状态。因此,越是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越没有积极性去发展经济,这造成了一个死循环。”

  房地产税众望所归?

  今年4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讲话称,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态势尚不稳固,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而且地区走势还在继续分化,特别是一些基层财政困难,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长刘昆就表示,要把帮助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作为党中央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支持增强基层“三保”能力作为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来抓。

  刘昆表示,今年中央对地方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将达到7.5万亿,增长9%,而且这方面的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这表明,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早已引起中央重视。

  为了缓解基层财政困难问题,刘忠庆建议,在增加转移支付规模的同时,应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大幅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用途的规定,取消基层政府资金配套要求,给县乡财政“松绑”。

  而李一花等人则建议,需加快制定和完善政府职能清单,在明晰政府职能范围、制定政府事权清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省市县乡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此外,就省级以下而言,可坚持由本级独立承担的事权,由本级统筹财力安排,承担支出责任的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不断落地,使得地方财力更加捉襟见肘,如何填补资金缺口成了业内关注的热点。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应该加快房地产税的立法和征收进程,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将房地产税培养成为地方的骨干税种。

  和上述观点类似,林江也认为,在给企业减税的同时,为应对地方财力缺口,就需要推出针对家庭和个人的房地产税。不过他强调,虽然房地产税会是缓解地方财力的一个办法,但这需要一个复杂、缓慢的推进过程,因此,对地方财政而言,短期内房地产税并不会立马见效。

  财政压力之下,林江认为,举债是地方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2015年生效的新预算法规定,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一般债券的,应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债券规模内管理,由省级财政部门代办发行,并统一办理还本付息。

  “也就是说,政策允许具有还本付息能力的省级财政举债,然后再统筹给地方使用,但这种做法,目前尚未出台实施细则。”林江说。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新预算法自2015年实施以来,其配套的实施条例在2016年和2017年被列入当年国务院立法计划,2018年国务院立法计划将其列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列,这意味着,该配套政策正在加快推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6-1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不改革、精简,再多的钱都不够使!

发表于 2019-6-17 12: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kq 发表于 2019-6-17 11:35
  老是牵挂百姓兜里那点钱,县财政困难,能不能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降级到镇,按镇编制配备办 ...

就是这个理哦,机构肿大。

发表于 2019-6-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鸡的屁都是水分。都知道。不准卖地都会惨不忍睹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9-6-1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终有到尽头的时候。

发表于 2019-6-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冗员太多,裁减75%,养了太多寄生虫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6-17 16:45
lkq 发表于 2019-6-17 11:35
  老是牵挂百姓兜里那点钱,县财政困难,能不能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降级到镇,按镇编制配备办 ...

明朝有个黄宗羲法则,
事实证明一步步会按照黄宗羲的房子来办,
看影视剧,说一个地方收税,收了后面的100年,
慢慢的正在逐步演变,
现在很多单位的电话根本就打不通了,
不是摘机,就是没人接,
电话还是个电话,
每月还产生固定的费用,
但是已经不发挥作用了,

就和人身体老了之后局部会发生梗塞一样,
要摆脱历史规律,恐怕难度有点大哟。

发表于 2019-6-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6-17 13:20
精简机构太复杂,牵涉的面还多,不适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财政收入和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挂钩,完成了就拿 ...

养的人会越来越多……

发表于 2019-6-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好像是因为地方有钱,中央没钱,朱总理进行分税制改革,改革后县级政府需要将75%的增值税和100%的消费税上交中央财政,税收增长部分还需要按1∶0.3的比例由中央拿多数;最终,地方则只剩下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以及教育附加等,又进行营改增,基本税金都交到中央进行统一调控。而且县城很多没有支柱产业,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走,发展前景弱,更加不会有人投资。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6-17 16:49
westwind33 发表于 2019-6-17 16:46
养的人会越来越多……

看历史规律,
基本上是这样的。
90年代人为买断,缓解了一下……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6-17 17:14
匿名者 发表于 2019-6-17 16:45
明朝有个黄宗羲法则,
事实证明一步步会按照黄宗羲的房子来办,
看影视剧,说一个地方收税,收了后面的 ...

电话没人接,忙活啥呢,
一个哥们,自去年10月,投入小300万,盘了一个商业用房,开酒店,
至今未正常营业,
走一步一个坑,停一下,
相关部门不收费,但推荐单位搞服务,
每月成本将近30w,只收了十几万,
发愁啊,
这么多钱供养这些人,
就这样一个营商环境,
有权,就忙着变现,
实际操作,和职责、规定,
貌似完全不一样,
呵呵……

发表于 2019-6-1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6-17 17:25
高逸图 发表于 2019-6-17 16:15
冗员太多,裁减75%,养了太多寄生虫

现实一点说,
这帮人不仅在那里混吃,不干事,
而且发挥负作用,专干一些挖墙脚的事,
谁都无奈,谁都没辙。
到了年底还要按指标分配先进名额,
挂红花受表彰。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lkq 发表于 2019-6-17 11:35
  老是牵挂百姓兜里那点钱,县财政困难,能不能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降级到镇,按镇编制配备办 ...

dxp

发表于 2019-6-1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知道房价为什么降不下来了吧,

发表于 2019-6-1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靠的是经济规律形成生产力。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生错位的时候,就得花巨大的人力促进生产力的形成。没有这些人,生产力更没法形成,如果增加人,财政负担更重,陷入怪圈了。

找到自己的经济基础,才能从怪圈中走出来。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6-19 12:04
川江鱼人 发表于 2019-6-17 21:28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社会经济发展,靠的是经济规律形成生产力。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生错位的时候,就 ...

不干事,
平日吃拿卡要(已变相),忙着为自己的利益挖墙脚,

这些,真的就那么必不可少吗?
对比一下外国的公务员数量,
严重的浪费,
貌似,很多实体加速破产……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