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前61秒发生了这件事,所有人都惊讶了!专家:60%以上的人命都...
新京报讯(记者 倪兆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新京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由其建立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目前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不要小看这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王暾说,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 原理: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王暾是四川达州人,拥有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5·12”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王暾决定回国研发地震预警系统。一个月后,王暾带着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的300万元资金,去人才市场挖了7个人,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的研究。 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王暾带领的技术团队在2011年首次成功向外界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中国也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8年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多种途径公开预报40此破坏性地震,无一漏报误报。 “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3.5千米,地震预警就是打电波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王暾介绍,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预警仪探测到地震波后,以电波的形式传到地震预警中心,地震预警中心分析处理数据后通过网络向外界发出预警信号。 王暾表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技术核心是其独立研发的软件和算法,及时准确产出地震预警信息的技术。 “地震预警的难点在于排除干扰,放炮、打雷、触碰仪器等都会对仪器造成干扰,如果不能有效排除,系统整天都会发出警报”。王暾表示,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传到预警中心后,基于算法的软件会实时处理相关数据,识别这些信号是否属于地震波,如果属实就对外发出警报,系统处理的过程只有零点几秒。 “我们的技术水平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方面。”王暾介绍,过去7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从来没有误报过,而日本每年都有误报;从地震发生到用户接受到警报平均时间为6.2秒,偶尔甚至会达到4秒,日本的平均时间是9秒,速度比日本快了将近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