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 生活因仪式而美好
“夏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
古人认为,夏至日阳气至极,阴气始至,所以把这一天看得很重,并举行祭神祀祖活动。《周礼•春官•神仕》说:“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意思是夏至这天,祭祀地神,以消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史记•封禅书》又记曰:“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这时的祭祀活动,已伴以“乐舞”,规模渐盛。汉以后,“夏祭”渐成规矩,且历代沿袭,只是内容逐渐发生变化,由单纯的“祈福”,进而成为“感恩求报”。
在北方,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所以,祭祀活动的内容就变成了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嘉靖河北《威县志》载:“夏至,村落各率长幼以祭,名曰麦报秋。”至今,有的地方还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在古代,夏至日,妇女们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件。《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酉阳杂俎•礼异》也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香囊可除汗臭。“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互赠一把“凉友”(凉友是古人赠予扇子的美名),展开后馨香四溢,招来清风,风雅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