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精气神 脱贫攻坚领路人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不仅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还要践行共产主义誓言,肩负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马鞍镇险岩村村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寿伯时刻以最饱满的精气神,成为险岩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险岩村位于马鞍镇西北部,四面环山,山势陡峭,呈水桶形,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337户,1078人,有建卡贫困户72户,1244人,贫困率为22.5%。2012年前,村内没有一条硬化道路,农户住房基本没有得到改善,全村没有一个立村支柱产业,就连村两委的办公室都是租用的。 2012年,张寿伯担任险岩村支部书记,贫穷落后的村貌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张寿伯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带领全村人脱贫奔康。通过学习培训、外出考察论证和征询群众意见,张寿伯的思路逐渐清晰,制定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把险岩村打造成朱德故里景区后花园的总体发展规划。 2013年2月,张寿伯与其他村干部商议,准备依托茅台酒厂在全村种植双季稻高梁,开办酒厂,并用酒糟发展生猪养殖。在与酒厂达成合作意向后,张寿伯带着赠送的50公斤双季稻高梁种,20吨化肥回到村里,动员全村人民掀起了种高梁的热潮。种高梁技术含量不高,不费肥料,不打农药,谁都能种,村民积极性很高,一下子就在全村种植了近千亩。 可事与愿违,正当高粱要出穗的时候,遇上仪陇大旱,大片的高粱被晒死。到了高粱成熟的时候,村里收成好的农户收了两、三千斤,收成差的才收两、三百斤高梁。大半年的辛劳付之东流,面对村民的抱怨,张寿伯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面对失败,这为村支书并没有气馁。2014年,他组织带领30名党员干部前往眉山丹陵考察学习现代观光农业,并成功引进了眉山市果树协会会长在险岩村种植优质桃子850亩,李子350亩,樱桃50亩,形成了山中下遍种桃树,山上遍种李树的水果产业格局。业主筹资修建5.5米宽泥结粹石路14公里,公路水沟(涵管)2000多米。从2014年至今,农民除了得到了土地流转费用外,还从园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410万元,2017年,村上桃李已开花结果,出售桃李获得经济收入138多万元,许多游客慕名来到险岩村观赏桃花,品摘桃李,体验生活。 2015年,他又组织108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西充、顺庆、嘉陵、浙江、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种植食用菌,回来成立了仪陇县马鞍镇众鑫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张寿伯的带领下,险岩村建起了80余亩的现代香菇产业园,73户群众踊跃报名种植食用菌(村贫困户72户都加入了专合社),修建了制袋车间、灭菌车间、烘干房、生产大棚、冻库,先期启动的31户种菌户收入达210多万元,为有一定劳力年龄偏大的贫困户建设特殊贫困户产业园,让贫困户种菌增收,并享受财政资金的入股分红;成立了仪陇县马鞍镇众垚生态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土地,种植生态蔬菜,引进了四川农旺农业有限公司作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参与种菜农户41户;想方设法回引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稻田养鱼40亩,建成三黄土鸡养殖基地,年出栏3000多只。 张寿伯同志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把产业支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以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不甘落后的共产党员精气神,铆足干劲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村集体产业,走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实现了村民持续增收,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了脱贫攻坚领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