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在微信公众号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看完以后,作为一个还没有孩子的人,都感到特别悲哀且感到非常的害怕,害怕到不敢生娃了。 文章大致讲的是一个母亲为了自己孩子能够上到某私立幼儿园,不禁忍受校长的潜规则,后来被老公知道了以后,老公很生气,与其大吵了一架,母亲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反而是孩子父亲不够理解。 楼主不想评论文章中这对夫妻谁对谁错,甚至都不想评论这个变态的校长。 楼主悲哀的是,孩子到了适学年纪,上个学真的就这么费劲吗? 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么?可那么多平民老百姓怎么办? 楼主一亲戚,不是上海人,但是定居在了上海,孩子该上小学了,先是花了40万把户口落实了,选定了一个比较好的私立小学,据说学校哪怕给钱都很难进,当时全家人为此都很焦灼,几番周折,最后在小孩子面试的时候没有被学校录取,最后还是花了很多钱进了据说上海十二大贵族小学之一的学校上学。 会有人说,你说的都是私立学校,当然贵啦,读公立不就好了。 可是真的读公立就能读了么?比如成都天府新区万安镇今年就两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公益幼儿园招新生,加起来总共只招325人,第一天报名的时候就远远超过了325人,这个概率吓死人了。 而万安镇逐步新开楼盘却很多,光是其中一个楼盘就有几千户业主。今年正好又是第一波二孩满3岁的时候,到头来,孩子出生了,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读公立幼儿园却只能以抽签的形式,那没抽到签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公立学校读不上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民办学校,只能接受高昂的学费或者不敢保证的教学环境,说的更偏激一点,像楼主开头提到的文章中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毕竟那也是事实,甚至现在,很多好一点的民办幼儿园都已经变得学生过剩,不再收取更多的学生。 仅仅一个万安镇是如此,成都那么多区县,那么多父母,那么多小孩,最终这些读不上公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的孩子们,又该何去何从?如果家庭条件再一般一点,是不是就无法跟着父母在城里上学了,是不是就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回老家当留守儿童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