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成都Go原创
话说,清朝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我们成都几乎变成了一遍废墟。
后来,清朝政府入驻成都,兴建大城的同时,也在大城内部的西南方向修建“满城”,并调来了几千精锐八旗兵,想以此来镇慑西南各地的反动势力。
八旗子弟即这八旗
因为,当时正处新旧政权交替初期,不说与反动势力的冲突有多尖锐,满汉矛盾也是十分紧张。清政府便又从外省调入部队,驻扎在满城的周围。其中,从福建调来的部队,设大、小“福建营”,在现在的西玉龙街一带,即当时满城的北偏东方向;由宁夏调来的骑兵,设“宁夏营”,驻在现今的宁夏街,即当时满城的北方。还移来大批回民,迁到满城的西南方向居住。
加上当时的满城与大城(成都)共用一面西城墙,这样,满城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缓冲防御体系:左有西城墙,右有“福建营”,上有宁夏兵,下有新回民。
今天我们要说的龙门阵,就是由满城右边的福建营发散出来的。
光绪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904年,当时的清庭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是时,在维新思潮的鼓动之下,成都“白求恩”——启尔德的夫人与另一位友人,向一批思想开放的成都女性大力宣传裹脚的坏处。不久,就在成都的小福建营巷中成立了解放妇女双足的“天脚会”。
天脚会为成都妇女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影响深远,就连当时的四川总督岑春煊也发布告示,大力劝喻女子“放脚”。成都乃至全川的妇女,后来逐渐结束了千百年来迫害女性缠脚的恶习,成都“天脚会”可谓功不可没。
那你是不是也很好奇,这个在当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裹脚”陋习,既残害妇女身体,又煎熬她们内心,是怎么被“传承”下来的?
被迫的|满足男人畸形审美,提婚后高性生活质量?主流观点认为,缠足是为了满足男人的畸形审美,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为了达到对妇女绝对控制,为了让女人不到处乱跑,还有说法是为了提高性生活质量,因为缠足可以让盆骨夹的更紧等等。
但这样解释显然过于牵强,这样发表“主流观点”的人,可能都不曾亲眼见过裹足后的小脚。“畸形”倒是畸形了,但“审美”,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放张小脚的X光片,让大家脑补小脚画面,放真实照片,Go君担心你们会做噩梦。
“主流”,意即代表“大多数”,如果大多数都以此为美,社会病态那是到了何种地步!至于缠足可以让盆骨夹的更紧,提高性生活质量,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高压观念之下,小盆骨通常都被视为“不太能生娃的”,这可是要被婆家嫌弃的。
自愿的|自我保护,好让自己免于繁重的体力劳作?
这是前些年“为缠足正名”的逆主流观点。意即缠足后的妇女,不能负重,丧失了部分劳动力,可以名正言顺的远离体力劳动,嫁人后只要在家做饭洗衣,做点针线活,缝个鞋底,喂喂鸡就可以了。虽然开始时受了些痛苦,但能换来一辈子可以不下地,不做牛做马…
这个推断看似颇有几分道理,但如果理由充分,假设成立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是不是也应该合情合理,赢得大人支持:为了保护男性不纵欲过度、不去干苦力、不用上战场、不抚养子嗣,当太监就好啦,阉了还能直接混个“公务员”身份…
男人们,可否愿意?
正义的|男降女不降,彰显心中的民族气节?
早在清代以前,“裹小脚”就已经盛行了好几百年。清朝政府是极其厌恶“裹脚”行为的,因为一旦裹脚,连路都走不太稳,这和他们先祖吃苦耐劳、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的精神就严重相悖了。但奇怪的是,妇女缠足的风气,却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康熙三年,皇帝曾经下诏禁止,“违者拿其父母家长问罪”。顺治皇帝也曾下达“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的禁令。连乾隆皇帝也是屡次下旨严禁。格格们无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类似金莲形状的木屐充充门面。
电视中,宫廷格格们就是穿得这种金莲木屐,又名清代花盆底鞋
那为什么说,这是“正义的”呢?因为当初清庭初掌江山,连屁股都没坐热,就在全国强力推行他们的“剃发易服”政策。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强烈意识形态之下,多少汉人男子都展现了“留发不留头”的民族气节,魂落刀下。但由于清庭“剃头令”太过严酷,太过无情,大部份的汉人,还是在不得已中将辫子给留了起来。
但汉人男子的装扮属于“公”的领域,他们抛头露面,穿梭于市,汉人女子的装扮却属于“私”的领域,她们多数身锁深闺,久住家中,政府无法对汉人女子的家中行为做多干涉,而且,似乎也抽不出那么多精力。
眼见皇帝拿平民百姓的缠足没办法,据说,小脚们自是欣喜,奔走相告,还演生出缠小脚是汉人“男降女不降”的说法,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
除了以上三种说法,肯定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但究竟是基于何种考虑,让中国妇女沿袭裹足陋习千百年,这是一种沉重的话题。我们不应忘记,成都小福建营巷的“天脚会”为成都妇女、四川妇女做出的贡献。当然,现在的女性不比往日,是最讲道理的,知道想要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就必须履行与男性同样的义务,世事无侥幸,所以不能偷奸耍滑,是谓“女性平权”。
/END
微信公众号
成都Go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