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会上介绍了各地高校在深入服务脱贫攻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优先任务方面取得的进展。雷朝滋表示,行动计划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已经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行动计划》旨在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强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6月29日上午,郫都区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分享交流活动。在活动现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院、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的代表,分别与郫都区护国村、长生村、鱼塘坎村、犀浦村、七里香村等村镇的负责人签订了“高校+支部+农户”志愿服务结对共建协议——标志着郫都区高校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工作进入新阶段。
早在2006年,郫都区委宣传部就推出了以“高校+支部+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郫都模式”。到目前,区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工业学院等19所高校,经郫都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牵线搭桥,与汉姜村、青塔村、永盛村、寇家坝村、战旗村、景岗村、先锋村、安龙村等等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结成了共建对子。其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更是“一个好汉帮七个”,在学院党委和团青协组织的领导下,每个系部二级学院都积极对接村镇,先后签约了汉姜村、青塔村、永盛村、寇家坝村、护国村、长生村、鱼塘坎村等七个村(社区)。 在结对共建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从最开始的帮助村民干农活、宣传垃圾分类,到现在普及电子商务知识,设计改造村民居住环境、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等方面,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量。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下,村民讲文明、讲清洁,学会了电脑,开起了网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近年来,郫都区各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创新,促进了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郫都区基层党建、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