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088|评论: 0

漫步镇龍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峰林海景区

[复制链接]

2016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7-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2bd8JT256IKZ/SGgGDgfiXv.2H8TlzHLNzl4zBxKydanTRi17TvYSX80!/o/dAEAAAAAAAAA&ek=1&kp=1&pt=0&bo=VQOAAkAGsAQFAAU!&t=5&tl=3&su=0231044929&tm=1562133600&sce=0-12-12&rf=2-9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一21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650684-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也不知道走过这里多少次了,然依旧还是喜欢沿着这条过去土路加石板、现在用水泥铺成的的据说是可以成为公路的山道上行走。只是今天堪称漫步,过去事实上就是小跑似的行进。       镇龙山,20年前叫做白家坟。我知道的时候,称为黎明农场,说是1958年设立的干部农场,专对地县一些干部进行劳动锻炼,思想改造,据说原达县地区中级法院院长反右后第一批在此劳动改造,直到该场停办。资料显示,该场1962年10月移交平昌县农场管理,次年8月停办。不过,大家习惯上仍称白家坟农场,以后又叫做平昌县国有林场,再以后因蒲年方作白家坟国有林场场长的时候,见林场驻地周边有五个大山包,特色各具,遂申请认定而改名五峰林场。然而老点子的人,例如1964年或1965年的重庆老知青曾经沿着这里背㭎炭去镇龙关卖的人,大抵也与我一样,还是叫白家坟。       白家坟,顾名思义,墓主姓白。小时候听过白家坟的来历,虽然感觉是坟都有点怕怕,但是耳聪使然,不听也记住了三言两语。说是一老地仙过路,在今场部地址看准了一“官地”,便在此搭窝棚住下,等待有缘官人。数月过去,老地仙每日相面过往,未曾发现有缘。一日,一褴褛、饿得有气无力的书生模样的青年人来到地仙窝棚,令老地仙眼睛一亮,许或他要等待的就是此人。于是,一番招待,留住数日,遍游山间峰岭、沟壑岩洞、水流胜迹,看山谈山,见水谈水,谈得最多的还是齐治平。地仙的循循善诱,使青年启迪颇受,向地仙表示,绝不辜负地仙所教,拟定次日告辞。地仙遂于当夜对饮饯行。酒过三巡,老地仙讲:“自古地灵人方杰,人要杰,还需地之灵气而培。地分阴阳两宅,阴属故上,阳属生上,皆灵地之土。”如是这般,老地仙把地灵与功名利禄、上报孝朝廷下抚黎民百姓的修齐治平的关系作了宏博阐述。最后,老地仙讲清之所以在这里构棚居住,是因为他发现了一关好地,属于“阴上”,等待才俊。此时,地仙方才问明青年名姓。然后要这白生将其已故祖父坟茔迁葬于此,庇荫子孙功成名就,以享荣华。言毕掌灯去棚侧给该青年指了做了记号的好地。次日晨,白生与老地仙告辞,临别言明回去说服其父亲将其祖父之墓迁此。不日,白家将墓迁此,随将老地仙接于家中供养。未几,地仙双目失明,应验了民间对地仙“看准了地则眼瞎”的说法。再次年部考,白生果然大中。此后,代有举贡不乏。见诸《巴州志》者,白家在有清一代便有白光美、白珠、白霙、白乃纶、白乃颐、白廷学、白文光等获取功名。白家的繁兴更使白家坟远近闻名。       白家坟,自古为巴州东与秦汉接壤的通衢之地。先秦及明清,代不所变。嘉庆初年,一等侯、御前大臣、太子太保额勒登保追缴白莲教时,于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799.08.22)自鹰背岭越90里大山而住白家坟(《额威勇公行营日记》)。道光二十六年(1846),原云贵提督、从一品张必禄自巴州回乡,数次休憩于白家坟。近代革命史上的川陕苏区时期,白家坟更是战略要道,红军老鹰寨战斗、向家坟战斗、坟罩子战斗等大小数十次战斗布及周遭。徐向前、李先念、李德生、许世友等新中国领导人和陈再道、王维舟、王树声等一大批将帅在白家坟留下足迹。多位将军回忆录里均提及此地,及至今日之百度地图仍标注地名曰白家坟。       自万源交界处进入镇龙山,首映眼帘的是静若处子、清澈见底的跃进水库,库面倒影山峦,犹如明镜丹青;松竹分立库周,增彩别致情趣。跃进水库的前身是万源秦河乡东风水库,动工于1957年,建成于1958年,是时蓄水75万方,系万源历史上所建的第一座水库,控灌秦河东风大队(今三官场村)1658亩农田。1974年经平昌县勘测报批为小(一)型水库而更名跃进,以每年为原控灌地70万方水为前提让东风水库不复存在。前年,平昌又加库坝两米半,扩大了库容,成为镇龙区域人畜饮水的主要来源。      沿库坝进入林区,用水泥铺就的新整修的林间道路宽敞平整,奇松翠竹林立路旁,宛如列队相迎。走过一段缓坡,绕行一长段盘山道,五龙湖迎面相接。虽说是湖,然湖面并不大。湖系天然泉水为源头,湖水鲜亮清澈,晶莹剔透。记忆里的五龙湖也就一泓清泉,梯次极小的三个不足亩大的水田,高笋、菖蒲依季而长,水草如带丝密布田底,偶或有几尾不大的鱼儿翔游其中。仲春时节,蝌蚪成堆蠕动。夏秋已还,蛙鸣声声不断。深秋初冬,落叶遍布人行大道,飞布田间,五光十色,斑斓洁净。经过打造,今称为湖,实为勉强。况五龙也是九龙的借称。真正的九龙在万源与平昌交接的盐井沟女儿坟、九龙口以上。九龙西北端,即龙转垭(民间讹称农汉垭)。道光《巴州志》载,龙转垭以东鹰背场、河口场、大沙坝场、赶场坝场(今玉带)、草坝场、关坝场(今永宁)、龙凤场(今属通江)、董溪口场(今属通江)、杨宗岭场(今废)、锅团圆场(今长石)、烟墩垭场(今废)、秋坡梁场(今废)共场镇十四处,均于道光三年(1823)奉文改设案内拨入太平县(今万源)管辖。九龙皆发自龙转垭,聚集于九龙口,成为跃进水库的首要水源。如今,九龙口依然锁住九龙,其中五龙成湖而放飞于林场场部右后侧。自然之美楚楚动人,人工修饰美上添彩。五龙湖俨然脱去千年之旧袍,靓身着就时代之丽装,娇媚可人,一见无不钟情。       移步五龙湖上的叠曲路径,倒映蓝天于湖水之中,陡然让湖深不可测,水天相接,稍不留神,以为悬挂于半空,将落尘于天顶,悬乎恐乎,顿混一体,不可辨析。至湖中一色亭,一联“一色青松千山秀,五峰咎月万象妍”将亭名详明地作了注释。亭系楼枋式样,座落在湖之正中。伫立着左右张望,季冬时节的青松苍翠依旧,密织湖边的落叶杂树裸露身干与枝桠凸显几分劲拔,倒是那一色青松或在五峰之千山作秀,在这一色亭里并无一色秀感。出亭门,又有联云:“五峰丹色生画意,一路风物动诗情”,两联两五峰,在一亭内用同一地名镌书两联者,实属罕见,或许真还有煽动诗情的强调?细看联字,原是如今四处躁动造景的景观书法取自电脑字库一样,笔法固定的行书体呆板地表达着“诗情画意”,不禁暗生说不出的些许失落。       沿双隐路拾级而上,左拐则到了双隐亭。亭悬湖崖,逍遥宁静。亭联曰:纵跃九龙五峰,长留三李二陆。看来历史上也有逍遥之士来这里图宁静的。搜索记忆,周围数百里也就清代四川三李乃通江李蕃、李钟壁、李钟峨父子三人邻近,然二陆不存于周遭。查唐有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三李,西晋有文学大家陆机、陆云二陆,想来该是联里所指。虽不知三李二陆在世时到此隐咏否,然其山其水,想必令三李二陆那魂灵也是要来观趣一番的。假若轮回,三李二陆再世必“动诗情”,力作传世。我想,如是成真,真还得转世居旧里,一睹新三李、新二陆那豪放风采。      收住飞心,由双隐亭向西下行,盘梁而下的石梯引于沟壑,折南而北,随石级步步攀至天一峰顶。环望四山:峰峦相接,如泼墨丹青;堆绿耸翠,如珍玉积山。茂密的天然林,几无荒地,沟谷溪畔郁郁葱葱,山体雄浑。      站在天一峰极目眺望,峰峦叠秀尽收眼底。山舞龙蛇,峰为泥丸。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中有5座呈五角分布,谓之曰“五龙捧圣”,这则是五峰林场名由。在离场部300米的空山坡上被称为“天鼓地音”的一段长40米的回音路,人行如踏大瓮,空音回荡,轻踩轻响,重踏重鸣,如鼓如钟,五音谐和。平昌最高海拔的贾阁山,一面相连林区山梁,三面峭壁挂悬三方,险峻里扩展胸怀,幽深里透出险峻,林载波涛,山风呼啸,卯集云海,辰日跳跃,厚积多姿,其景独具。       秀美景色,必成气候。润物无声,富集物产。既称五峰林海,森林覆盖率自是95%以上,国家森林公园名实一体;1200多种植物种类,不负“平昌植物公园”之谓;板栗、核桃、猕猴桃独载镇龙特味,天麻、麦冬、鹿含草盛载镇龙特效,味特效特,举世无双;“五峰茗兰”系列,天地灵气汇聚,曾获四川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又系川省第三届“甘露杯”优质名茶。植物遍布,树木茂密,生物繁多,动物兴盛。野猪、麂子穿梭于林,雉鸡、锦鸡出没林间,大鲵、“膀膀”两栖沟壑,黄鼬、松鼠横行林边。宁静与林涛轻起相映,物类同生灵生机勃然。静动相得益彰,宁灵其齐比翼,天一合成,云飞万里。从天一峰顶密步向下,半山腰中有亭阁玉立在绿林与烟雾之间。近前观知,亭曰天一,联云:“侧身天外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不知是我愚钝还是别的原由,望联感悟,决然没撰联者所说那“侧身天外”和“独立苍茫”的飘逸感,更觉得这天一亭名不副实。不过,顺亭东看,五峰山庄隐立在万木林莽之中,除带有一片烟云外,静悄悄迎四方客人,情趣别然。回转身,倒也有几分飘逸。       告别天一亭,顺西南逐级下行,五峰山庄四字镌刻在人工石桩上,旁边的数百年大松树已经干枯。我久久地伫立在古松旁,端详着这“老人家”,苦思它如何仙逝的缘由。几十年前,这颗古松自在地生长在此,那时它扎根在人行大路边的湾湾里。前几年打造景点,将湾湾填平时随将古松树干埋土3米有余。后来加宽坝子,在松侧树标识,将其围入水泥铺就的圈内,失去了地表自然地滋润,古松终于经不住折腾而溘然长逝。望着这数人方可围的树干,心想,古松恐是必须为打造公园付出的以其生命为代价的成本;又想,如果打造森林公园都要以古松生命为代价,那又何必呢?想去想来还是没明白,剩下的只是深深地叹息和对这颗十分熟悉的古松的缅怀。       离开枯逝的古松,沿着掩映在茂密青松间的水泥路,盘山步行,昔日的“打儿岩坡”那石板铺就的古道已经埋在青松林里,远远地望着新朋旧友穿行于山后路侧,打量着旧友那深情的回望。行至张爷庙前,新道旧路交汇,张爷笑迎,倍感亲切。庙系新建,甚为简陋,其规模远不如从前留下的庙基所展现的那样。庙侧的古梨树已无倩影,庙前残留的鞭炮纸烛表明不时有人敬献香火,祈祷祭祀。       前行两百米,便是黄家店子。1970年代的两间茅草房早已变成了5间大瓦房,而今随主人外出务工显得有些颓败。房子后曾经是巴州设建的石卡关隘,住有兵弁,巡检太平、巴州两地往来人员,传递官府文件。史料记载:镇龙关,在巴州东360里,通太平县(今万源)。宋代在老鹰寨隘口建观镇龙,明为长乐乡,顺治十一年(1654)扩建场市,康熙年间设州判分驻于此,道光二年(1822)移州判驻江口镇(今平昌县治),次年(1823)设巡检署,千总1员,带兵50名,分防弹压。民国2年(1913)改长乐为镇龙关乡,属巴中县辖。民国35年(1946)设平昌设治局,又次年(1948)升局为县,镇龙随隶。由是看来,这黄家店子的关卡当建于道光年间,不知何时拆撤,留下的遗迹也只存记在记忆里。       站在黄家店子前的田边,回望打儿岩坡,青松层层,绿装翠裹。“打儿岩”已隐然山间,依稀可见的是打儿岩坡上的垭口。这里是二十年前上坡后的必休之地,四十年前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汗珠珠儿。岩石上有一天然碓窝形孔,相传将石子扔进者可以生儿,故此不乏试者,据说十分灵验。即使是在“批林批孔”的年月,岩石上也是披红放炮不断。       回想那逝去的岁月,印记里的白家坟,记忆中的人和事,望着刚走过的五峰林海景区,思绪飘远,蓦然跳出毫不相干的李煜词句。于是借句一改,便生成了想写一篇本文标题的破文章的念头,文题虽不成济,可记下的是一时的念想:是山是水依旧在,只是“朱颜”添新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