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入刑已八年 缘何唤不醒“亡命客”?
“醉酒驾车,肇事逃逸“,媒体报道,2019年7月3日晚,河南永城街头惨烈的一幕造成了2死4伤的惨剧。巨大的火球告诉我们,事发时肇事车辆的速度究竟有多快。而正在等待红灯的小轿车中,司机和乘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飞来横祸竟又是源于酒精的麻痹。 如何打通治理醉驾的“最后一公里”?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驾入刑”成为现实。从那时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八年时光,严格的法律已经给中国的“酒文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朋友聚会中常常叮嘱的语句。绝大多数国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纵然“醉驾入刑”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效果,但对一小部分人而言,法律却迟迟唤不醒他们沉睡的法律意识。河南永城的这位女司机,显然并没有把酒驾的严重后果当回事,对于法律可能给予的惩处也毫无忌惮。隔三差五,人们也会从新闻媒体上看到酒驾肇事者的身影。常常,他们的故事伴随着惨烈的事故和生命的消逝。 正如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如何让法律面前最顽劣的一群人止步,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当所有人都敬畏法律,尊重生命,远离酒驾的时刻,这些“亡命客”却迟迟处于沉睡状态。他们,威胁的是所有人的生命。唤醒“亡命客”,才能打通治理醉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怎样才能唤醒他们? 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2010/2019/0705/2019070508060872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