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36|评论: 2

[川剧知识] 一顶盔头几十道工序! 揭秘遂宁非遗项目冯氏川剧盔头制作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7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顶盔头几十道工序!

揭秘遂宁非遗项目冯氏川剧盔头制作工艺……



遂宁新闻网2019-07-06 14:14



日前,经市政府七届4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遂宁决定将“冯氏川剧盔头传统制作技艺”“遂州江旗袍”“遂都石磨香油”3个项目列入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天,遂报记者走进冯氏川剧盔头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探秘指尖上的“梨园”。


W020190706512528555636.jpg http://www.snxw.com/xwzx/bwzj/201907/W020190706512528555636.jpg


耳蒲文


72顶半盔头

变化千余个角色

一走进位于遂宁市城区凯旋路的四川良好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顶顶流光溢彩的冯氏川剧盔头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诸葛亮戴的万卷书,这是西楚霸王戴的霸王盔,这是吕布戴的紫金冠。”一见面,冯氏川剧盔头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冯文忠及其儿子冯侨便热心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得意作品。

川剧讲究“宁穿破,不穿错”,川剧的角色很多,虽然传统的头帽数量只有72顶半,但可以变化出1000多个川剧角色来。

“比如,这顶耳蒲文就是一个四件套,不同的人物要配不同的饰品,如果是配上白鹤,就是程咬金的专属盔头。”冯文忠告诉记者,盔头的式样与官阶、行业、性别、善恶等都有相应的关系。伴驾的妃子帽、五虎上将的夫子盔、将军的霸盔、武将的兵帽、段绷蓝色状元头、黑纱包公方帽、七品县官黑纱帽……不一而足。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浪漫写意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除了体现在优美的唱腔以外,还体现在川剧行头和脸谱上。明朝以后,川剧行头就把盔帽单独列出,由最初的两顶盔帽逐步演化,精细化分人物盔帽特点,形成比较完善的盔帽系列。在冯文忠的眼里,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盔头,给了自己生命的精彩。

出生于1936年的冯文忠,上世纪50年代就师从著名川剧盔帽制作大师李再文(李清云),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其掌握了川剧全副行头的制作手艺,对川剧盔帽的制作和创新有许多心得。

要求严格

要经历几十道工序

川剧人物在舞台上异彩纷呈,盔头服饰在灯光映衬下总是给观众以惊艳之感。然而,在如今的遂宁,盔头制作技艺近乎失传。

虽然川剧盔头看起来光彩夺目,其实他们的主要材料就是普通的白令纸板、铁丝、铁纱等,配以雕刀、钳子、烙铁等工具。从制图开始,到雕刻,再到最后装饰,要历经几十道工序。

这不仅需要制作人对戏剧艺术的了解,更需要他们躬身案前的无悔付出。

“用纸板勾勒出盔头的平面线条,再用刻刀雕作外形和镂空图案,使之达到孔穴明晰。用雕刀刻箔图案,讲究的是一刀刻透七层。这便是第一道工序——绘样。”冯侨一边认真地制作一边对记者说,接着将细铁丝缠上纸,与外形图案同时刷上胶水,则是第二道工序上丝的准备活。

上丝也就是盔头的定形与加固。将细丝沿着外形与图案依次缠绕,及时取出烧红的烙铁,逐一拍打细丝与纸板的结合处,通过热度使胶再度融化,相互粘合。

“要有耐心和细心,贴箔但不能把缎子弄脏,所有工序完成了,不能有一点指纹。”冯文忠说,盔头成型后,接下来就是配排须、挂绒球、安珠子等细致的扫尾活。

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从原辅料选择、工具选择、人物性格特征把握、盔帽型式选择,网、胶、粉及金箔银箔运用,以及其作品最终效果完全取决于传承人的艺术修养,既靠悟性,也靠长期实践的体会和感受。


http://www.snxw.com/xwzx/bwzj/201907/W020190706512528641094.jpg

制作盔头

不断创新

更好展现人物角色

川剧盔头是一门包涵历史积淀、充满人文内涵的造型化妆艺术。冯氏盔头在保留古代盔头基本样式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剧种的盔头制作技艺,进行提炼、美化,使之色泽更加艳丽,造型更加美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冯氏盔头与传统的盔头相比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镂空工艺。“传统的川剧盔头没有采用镂空技艺,显得十分笨重,冯氏盔头采用的镂空技艺不但减轻了盔头的重量,并且让其看起来更加美观,同时,对制作技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冯文忠说。

除此之外,传统的川剧盔头上的装饰很少,但经过几代川剧盔头制作人的改良,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冯氏盔头上的绒球是最常用的配饰,讲究色正、形圆、体轻,染色、刷绒、整形都得靠手工完成。”冯侨用手捏住一束丝线,几经折叠,丝线就聚成了球形,再用剪刀进行修饰,四五道工序后就成了盔头上灵动的色彩。

一顶上好的盔头有几十个部件,虽然数量多,但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分量。“吕布头戴紫金冠讲究的是帅,项羽无奈乌江楚歌围讲究的是雄。”冯文忠说,他一直致力于让盔头更好地展现人物。

上世纪80年代,冯文忠在遂宁市兴隆街开设戏剧工艺服务部,潜心于戏剧行头制作。他制作的全副传统川剧行头、改良版的全副川剧行头,因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穿戴舒适、立体感强、演出效果好而畅销四川、重庆等地,甚至得到外国友好人士收藏。

如今,已经88岁的冯文忠已经不能制作盔头了,但是作为冯氏盔头技艺的创立者,他还是非常欣慰,那就是儿子冯侨已经拾起那些简陋的制造工具,并融入了全新的文化理念,让冯氏盔头制作技艺继续传承。

(全媒体记者 王锡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7-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嗯!川剧头盔制作后继有人!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7-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见过他制作的盔头!嗯,文革前他一直在制作。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