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82|评论: 0

[信息动态] 【荐文】“泸州河”动静结合在传承中突破(泸州新闻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9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老艺术跟上时代潮流 “泸州河”动静结合在传承中突破



2019-07-08 09:54:59   泸州新闻网



“同学们,泸州河川剧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有哪些角色,又有哪些唱腔?”6月27日上午,在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内,江阳
西路学校川剧社的孩子们刚刚结束排练,又上起了文化课。


发源于明清时期的“泸州河”川剧已有200多年历史,曾“红极一时”,是泸州本地即周边群众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方式;也经历过发展阵痛,投入不足、人才匮乏、观众流失……

当前,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泸州河”,市非遗所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着手:建立“泸州河”川剧博物馆,逐步开展“百戏工程”,让“泸州河”传承有实物;在全市多个中小学建立传习基地,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专业川剧人才,传承有人才保障。此外,泸州市近年来还陆续创作出《报恩记》《分水岭》《乌蒙山脊梁》等大型原创川剧,让“泸州河”川剧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在创新发展上取得突破。



泸州市非遗所“百戏工程”录制,图为折子戏《掀涧》

抓住人才 “泸州河”川剧传承有保障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江阳西路学校、泸师附小、梓橦路小学、新民小学等近10所中小学建立了泸州河川剧传习基地。”泸州市非遗所所长包靖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泸州河”川剧的保护和传承,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在中小学建立传习基地,既能够不断地普及“泸州河”川剧,也能够在其中发现好苗子,为川剧专业人才选拔提供“生源”。

江阳西路学校三年级学生蒲林艺是学校川剧社的一员,在30多名同学中,她是“主角”。6月27日,蒲林艺和同学们一起排练川剧《梅花绝句》,演出中她担任领唱,表现直接影响着整场节目的好坏,而该节目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到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五届送戏进校园展示展演比赛”。蒲林艺说:“我加入川剧社已经有近一年时间,在这里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泸州河川剧历史,也学到了很多基本功。我觉得川剧真得很美,也很好听。”

包靖介绍说,在学校建立传习基地,是“泸州河”川剧传承保护的“动态”部分之一,目前各学校大概有近400名学生在学习“泸州河”川剧,“泸州河”也由此被更多人知晓。同时,在这些学生中,特别拔尖的孩子有成为专业演员的潜力,可以进入专业学校进一步学习“泸州河”。

专业学校,指的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2017年,市非遗所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面向社会招收川剧表演(音乐)、川剧表演专业学生30名。目前,这批学员已基本完成基本功学习,逐步开始上台排练。今年暑假期间,他们也将回到泸州,参与“百戏工程”的录制。

“这次招生,是市非遗所时隔30多年之后再次招收川剧学员,他们学成之后,将成为泸州河川剧传承和发展的新生代力量。”包靖表示。

正在成都学习的余帅涛告诉记者,学习虽然很累,但每一天他和同学们都非常努力,也在不断进步。他们喜爱川剧,也希望能够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演出“泸州河”川剧。

在“静态”传承方面,市非遗所目前已完成“泸州河”川剧博物馆的修建,博物馆的建成,让“泸州河”川剧有迹可循。此外,近年来,市非遗所还陆续开展“百戏工程”录制,复排100个“泸州河”川剧经典折子戏,用现代音像及多媒体技术,使“泸州河”川剧的精华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把教科书一般的经典之作留给后人。

此外,近年来,市非遗所还长期开展送戏进校园、进乡村、进景区活动,“泸州河”川剧正在为更多人所熟知,传承保护逐渐步入正轨。


创新发展 古老艺术跟上时代潮流


要传承,更要创新。在“泸州河”川剧的发展历程上,创新必不可少,也给“泸州河”川剧带来更多活力。

2016年9月28日、29日,大型原创川剧《报恩记》在中国酒城大剧院首演。包靖告诉记者,《报恩记》作为泸州市首部大型原创川剧,本着“传承不陈旧、创新不离本”的原则,既没有脱离“泸州河”川剧的根本,又做到了好听、好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同时,融入古蔺花灯、百和莲枪等泸州非遗元素,并贯穿“孝”这一主题,使整部剧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完全可作为保留剧目长期演下去。截至目前,《报恩记》已推出“豪华版”“普通版”“节选版”三个版本。

包靖介绍说,《报恩记》在“泸州河”川剧创新发展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首先是舞美的变化,在传统川剧演出中,舞台背景基本只有一个,没有太大变化,而在《报恩记》中,为了适应当代审美需求,剧组在舞美上下足功夫:《报恩记》总共分为7幕,舞台背景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既有体现宋朝泸州民风民俗的传统背景,也有体现官府威严肃穆的背景。特别在全剧结尾时,以“报恩塔”为原型的白塔缓缓出现在舞台中央,具有极强的写实意义。此外,在《报恩记》中,所有演员的服装均为量身定制;舞台道具上,还添加了桂圆、黄粑、白糕、酒坛等“泸州元素”。

其次,传统川剧中,音乐以锣鼓敲击乐为主,而《报恩记》舞台音乐在川剧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四川民歌、歌剧、现代打击乐器等;同时采用现场伴奏,让观众听起来更舒畅。在音乐运用中,《报恩记》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节采用不同的音乐,使音乐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元素。

再次,台词上进行创新,让观众更觉通俗易懂。《报恩记》中,台词设计都围绕着“孝道”这一中心思想,观众可以听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乃做人之本”“老有所养”等台词;同时,为丰富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有“老爷打个屁,管家我跑断气”“癞疙宝吃豇豆,悬吊吊的”等通俗易懂、富有喜剧效果的台词。

于2018年完成编排和演出的原创川剧《分水岭》和《乌蒙山脊梁》在内容上的创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其中,《分水岭》根据江阳区分水岭镇真人真事改编,是一台弘扬孝道文化、传播正能量的大戏;《乌蒙山脊梁》是合江县川剧团原创的大型精准扶贫现代川剧,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原型,从剧本、音乐到舞美、道具等全部都是原创。

包靖说,下一步,市非遗所将继续做好“泸州河”川剧的传承和保护,抓紧人才队伍建设,让“泸州河”源远流长“不断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